我估计你和你老师可能会找到同一套题,呵呵
三国演义测试题
1.曹操次子是 ,为曹操之妻 所生,因 而亡故。
2.《三国演义》中有两个人的表字为“奉孝”,他们是 和 。又有两个人的表字为“公明”,他们是 和 。又有两个人的表字为“子远”,他们是 和
。
3.《三国演义》中,曹将夏侯憞的左目为 所射。曹豹是吕布的 。
4.《三国演义》中,关羽的表字先为 ,后改为“云长”,败走麦城,为 所擒。
5.合淝合战时,吴国牙将 告诉孙仲谋先将战马后退,再催马跃桥,孙权才以得脱。
6.《三国演义》中, 有“《左传》癖”, 有“口吃”。
7.李傕领兵犯长安城,是听取了谋士 的计策。三国中号称“白马将军”的是 。
8.曹孟德煮酒论英雄时,刘备说出的第一个人是 。
9.三国后期,魏国人被称作“智囊”的人是 ,官居 ,为 所斩。
10.曹操因为做了一个 的梦,而决心不给司马氏兵权。
12.诸葛亮的父亲名为 ,诸葛玄是诸葛亮的 。
13.诸葛亮死在 ,葬在 ,享年 岁,病危之时,蜀汉后主派尚书李福前去问安,问丞相百年之后谁人可继任,诸葛亮先说 ,后说 。后诸葛武侯在 给魏将 托梦显圣。
14.刘备是中山靖王 之后,孝景帝玄孙。其祖父为 ,父亲为 。刘备早年师从于 。
15.蜀汉即将降魏时,后主的第 个儿子 誓死不降魏,官封 王,后杀妻、子,自刎。
16.董卓表字为 ,因 而做西凉刺史。收复吕布时,是听取了身边谋士 的计策。
17.群英会蒋干中计后,曹操下令掉杀蔡、张二将,后封 和 为水军都督。
18.诸葛亮之妻 相丑,但有大才,孔明很多才学也取之于她,后生子 ,与武侯之孙 ,皆为 所斩。
19.蜀汉最后一个年号为 ,后主刘禅表字为 ,做 年皇帝位。
20.吴主孙权登基为皇帝后,封 为丞相,孙权共在位 年。
21.张飞被手下部将 和 所刺,后降吴,先主伐吴时,吴归还二人于刘备。
22.《周易摘抄》是东吴谋士 的作品,当年孔明“舌战群儒”时有所提及。《三国演义》中还提到一人擅长“周易”,这个人是 。
23.孔明入川时,设计擒张任,这个计策是一个现代电影的名字,它是 。
24.诸葛亮设计喜收姜伯约,当时姜维在 ,其城太守为 。后来魏主曹睿委任王朗为军师,在阵前被孔明骂死,王朗当时官拜 ,同时派 为大都督。
25.刘备进位汉中王后,封诸葛亮为 。封手下五名武将为五虎大将,这五位大将亡故先后顺利为 、 、 、 、 。
26.曹操父名 ,因 官居太尉。后曹操欲接父亲来山东,路经徐州时,陶谦派 护送,没想到他图财害命,半路杀害曹氏全家。
27.郭奉孝是 举荐给曹操的,后来因水士不服病逝于 ,终年 岁。
28.吴将 火烧蜀营八百里后,追至 ,遇到孔明所置“十万精兵”,后被孔明之泰山 所释,蜀汉先主刘备病逝于 ,享年 岁。
29.蜀汉后主刘禅小字 ,为刘备之妻 所生,登基后立 之女为正宫。
30.三国战事不断,纷争战乱 年,后来 成就大一统,改国号为 。
答案:
1.曹操次子是(曹丕),为曹操之妻(卞氏)所生,因(感寒疾)而亡故。
2.《三国演义》中有两个人的表字为“奉孝”,他们是(刘理)和(郭嘉)。有两个人的表字为“公明”,他们是(徐晃)和(管辂)。又有两个人的表字为“子远”,他们是(许攸)和(孙峻)。
3.《三国演义》中,曹将夏侯憞的左目为 (曹性) 所射。曹豹是吕布的(岳父)。
4.《三国演义》中,关羽的表字先为(长生),后改为“云长”,败走麦城,为(马忠)所擒。
5.合淝合战时,吴国牙将(谷利)告诉孙仲谋先将战马后退,再催马跃桥,孙权才以得脱。
6.《三国演义》中,(杜预)有“《左传》癖”,(邓艾)有“口吃”。
7.李傕领兵犯长安城,是听取了谋士(贾诩)的计策。三国中号称“白马将军”的是(公孙瓒)。
8.曹孟德煮酒论英雄时,刘备说出的第一个人是(袁术)。
9.三国后期,魏国人被称作“智囊”的人是(桓范),官居(大司农),为(司马懿)所斩。
10.曹操因为做了一个(三马食一槽)的梦,而决心不给司马氏兵权。
12.诸葛亮的父亲名为(诸葛珪),诸葛玄是诸葛亮的(叔父)。
13.诸葛亮死在(五丈原),葬在(定军山),享年(五十四)岁,病危之时,蜀汉后主派尚书李福前去问安,问丞相百年之后谁人可继任,诸葛亮先说(蒋琬),后说(费祎)。后诸葛武侯在(定军山)给魏将(钟会)托梦显圣。
14.刘备是中山靖王(刘胜)之后,孝景帝玄孙。其祖父为(刘雄),父亲为(刘弘)。刘备早年师从于(卢植)。
15.蜀汉即将降魏时,后主的第(五)个儿子(刘谌)誓死不降魏,官封(北地)王,后杀妻、子,自刎。
16.董卓表字为(仲颖),因(贿赂十常恃)而做西凉刺史。收复吕布时,是听取了身边谋士(李肃)的计策。
17.群英会蒋干中计后,曹操下令掉杀蔡、张二将,后封(于禁)和(毛玠)为水军都督。
18.诸葛亮之妻(黄月英)相丑,但有大才,孔明很多才学也取之于她,后生子(诸葛赡),与武侯之孙(诸葛尚),皆为(邓艾)所斩。
19.蜀汉最后一个年号为(炎兴),后主刘禅表字为(公嗣),做(四十二)年皇帝位。
20.吴主孙权登基为皇帝后,封(顾雍)为丞相,孙权共在位(二十四)年。
21.张飞被手下部将(范疆)和(张达)所刺,后降吴,先主伐吴时,吴归还二人于刘备。
22.《周易摘抄》是东吴谋士(程秉)的作品,当年孔明“舌战群儒”时有所提及。《三国演义》中还提到一人擅长“周易”,这个人是(管辂)。
23.孔明入川时,设计擒张任,这个计策是一个现代电影的名字,它是(十面埋伏)。
24.诸葛亮设计喜收姜伯约,当时姜维在(天水),其城太守为(马遵)。后来魏主曹睿委任王朗为军师,在阵前被孔明骂死,王朗当时官拜(司徒),同时派(曹真)为大都督。
25.刘备进位汉中王后,封诸葛亮为(军师)。封手下五名武将为五虎大将,这五位大将亡故先后顺利为(关羽)、(张飞)、(黄忠)、(马超)、(赵云)。
26.曹操父名(曹嵩),因(花钱贿赂买官)官居太尉。后曹操欲接父亲来山东,路经徐州时,陶谦派(张闿)护送,没想到他图财害命,半路杀害曹氏全家。
27.郭奉孝是(荀彧)举荐给曹操的,后来因水士不服病逝于(易州),终年(三十八)岁。
28.吴将(陆逊)火烧蜀营八百里后,追至(鱼腹浦),遇到孔明所置“十万精兵”,后被孔明之泰山(黄承彦)所释,蜀汉先主刘备病逝于(白帝城),享年(六十三)岁。
29.蜀汉后主刘禅小字(阿斗),为刘备之妻(甘夫人)所生,登基后立(张飞)之女为正宫。
30.三国战事不断,纷争战乱(七十五)年,后来(司马炎)成就大一统,改国号为(大晋)。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六出:(六出祁山,刘备死后,为完成辅汉兴刘的大业,诸葛亮六次北伐中原,每次都是从祁山出兵)
七擒:(七擒孟获,南蛮王孟获造反,诸葛亮带兵镇压,为收复南蛮人心,七次擒住孟获而不杀,终使孟获心服口服外带佩服,发誓永不造反)
收二川:(收取东川、西川,即荆益二川,为蜀汉基业打下了地盘)
东和:(东和孙权)
北拒:(北拒曹操)
排八阵:(摆设八卦阵)
八阵这是战国时大军事家孙膑创造的,据说是受了《易经》八卦图的启发,所以又称八卦阵。具体阵势是大将居中,四面各布一队正兵,正兵之间再派出四队机动作战的奇兵,构成八阵。八阵散布成八,复而为一,分合变化,又可组成六十四阵。当年诸葛亮是用石头在四川奉节布设过八阵的方位,作为教练将士演习阵法之用,名为“八阵图” 。
众所周知,诸葛亮的聪明才智在中国历史上是数一数二的,而诸葛亮之所以智谋过人 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的《八阵图》。 后人以“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赞之,陈寿也在《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里说“诸葛亮推演兵法,作八阵图,咸得其要云”后来因为一些小说如《演义》等的渲染,八阵图变得很神秘,但其实早在战国时期的《孙膑兵法》里就有《八阵篇》 东汉班固的《封燕然山铭》中说“勒以八阵,莅以威神” 可见 “八阵”早在诸葛亮以前就有了。当然,诸葛亮的八阵,又并非前人的八阵。他是在总结前人基础上发展而成,已经是他自己的八阵了,所以“名成八阵图”还是说得很正确的。
夷陵之战,诸葛亮料定刘备必败,就设下石兵八阵,差点把陆逊困死其中,多亏诸葛亮的老丈人黄承延带路,才勉强逃出。
晋朝和唐朝对他的八阵有很深的研究,可惜后来失真。至于八阵到底是哪八阵, 有《小学绀珠》说是洞当阵,中黄阵,龙腾阵,鸟飞阵,折冲阵,虎翼阵,握机阵,连衡 阵而另一中在《兵略纂闻》中说是“天 地 风 云 龙 虎 鸟 蛇”。
酬三顾:(报答刘备三顾茅庐的知遇之恩)
取西蜀:(攻取西蜀)
定南蛮:(平定南方叛乱)
用火攻:(指赤壁之战)
至于这个“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 就难解释点了
诸葛亮夜观星象知道自己要死了,所以想要用祈禳之法(使代表自己的星宿归位)救自己的命,就在帐中地面上分布七盏大灯,外布四十九盏小灯,内安本命灯一盏,倘若七日之内本命灯不灭,就可救他自己一命。
诸葛亮第六次出祁山与司马懿战于五丈原,自知身体不好不久于人世,就设下四是九盏明灯的法阵,向上天再借二十年,可是被不知情的魏延闯入,四是九盏灯被风吹灭,不久诸葛亮病死于五丈原。
可见老诸葛一直想杀魏延原来是为了这个^^^
《三国演义》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以描写战争为主,反映了吴.蜀.魏三个政治集团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分为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在广阔的背景上,上演了一幕幕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编者罗贯中将兵法三十六计融于字里行间,既有情节,也有兵法韬略。《三国演义》反映了丰富的历史内容,人物名称、地理名称、主要事件与《三国志》基本相同。人物性格也是在《三国志》留下的固定形象基础上,才进行再发挥,进行夸张、美化、丑化等等,这也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套路。《三国演义》一方面反映了真实的三国历史,照顾到读者希望了解真实历史的需要;另一方面,根据明朝社会的实际情况对三国人物进行了夸张、美化、丑化等等。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作者是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105年的历史风云。全书反映了三国时代的政治军事斗争,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批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
LS正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