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狄:古代中原地区对周边如东夷、西戎、南蛮、北狄等,受文明熏陶少不开化地区的通称。
详解:
1.古称东方部族为 夷 ,北方部族为 狄 。常用以泛称除华夏族以外的各族。《论语·八佾》:“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汉书·萧望之传》:“圣王之制,施德行礼,先京师而后诸夏,先诸夏而后夷狄。” 宋 王安石 《河北民》诗:“家家养子学耕织,输与官家事夷狄。” 鲁迅 《坟·论“他妈的!”》:“ 唐 以后,自夸族望的风气渐渐消除;到了 金 元 ,已奉夷狄为帝王,自不妨拜屠沽作卿士。”
2.指边远少数民族地区。《国语·郑语》:“或在王室,或在夷狄,莫之数也。” 唐 韩愈 《毛颖传》:“其子孙甚多,散处中国夷狄,皆冒 管城 。” 唐 聂夷中 《行路难》诗:“莫言行路难,夷狄如中国。”
3.视为夷狄。《公羊传·桓公十五年》:“皆何以称人?夷狄之也。”《公羊传·僖公三十三年》:“其谓之 秦 何?夷狄之也。”《新五代史·十国世家年谱论》:“以 五代 之君而视 十国 ,夷狄之则未可也。”
夷狄:夷狄是一个汉语词语
泛指华夏中原民族以外的少数民族。
希望能帮到你!
古称东方部族为夷,北方部族为狄。常用以泛称除华夏族以外的各族。
读音:yí dí.
出处:
1.古称东方部族为夷 ,北方部族为狄。常用以泛称除华夏族以外的各族。
《论语·八佾》:“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
《中庸》第十四章:“素夷狄,行乎夷狄。”
《汉书·萧望之传》:“圣王之制,施德行礼,先京师而后诸夏,先诸夏而后夷狄。”
《五百家注昌黎文集》卷一一《原道》:“夷狄入中国,则中国之,中国入夷狄。”
2.指边远少数民族地区。
《国语·郑语》:“或在王室,或在夷狄,莫之数也。”
唐·韩愈《毛颖传》:“其子孙甚多,散处中国夷狄,皆冒管城 。”
唐·聂夷中《行路难》诗:“莫言行路难,夷狄如中国。”
唐·柳宗元《小石城山记》:“又怪其不为之中州,而列是夷狄。”
3.视为夷狄。
《公羊传·桓公十五年》:“皆何以称人?夷狄之也。”
《公羊传·僖公三十三年》:“其谓之秦何?夷狄之也。”
《新五代史·十国世家年谱论》:“以五代之君而视十国,夷狄之则未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