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网络环境中广播节目主持人的素质要求 [转帖]
谈网络环境中广播节目主持人的素质要求
王 云
媒介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是与社会文明程度和媒介发展深度相适应的。当社会文明出现重大变革,社会不仅要求与其相适应的传播媒体,还要求能够驾驭先进媒体的传播从业人员。新世纪的广播节目主持人不但要具备传统媒体所要求的基本素质,还必须具备网络生态环境中的特有的素质。
1.网络竞争意识
首先,我们要具备与“第四媒体”竞争的意识。
广播新闻的媒介优势在于快,一条电话线就可以实现实时传播。但是,在“第四媒体”崛起之后,广播“快”的优势正在逐渐消失,尤其是重大事件报道方面。在奥运报道的媒体竞争中,新浪网的网上直播令许多“抢新闻”的传统媒体记者感到沮丧。当然,在突发事件的新闻报道方面,广播仍然具有快的优势。因此,在媒体竞争当中,广播节目主持人必须树立与网络媒体竞争的意识,更积极地发挥广播优势。
其次,我们要具备“借势”的竞争意识,即利用网络媒体来宣传广播,弥补广播的不足,提升广播的竞争力。在这方面,国内的广播媒体已经开始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广东电台音乐之声今年2月份远赴美国直播第42届格莱美音乐大奖颁奖典礼活动,在活动策划阶段就在自己的网站上展开宣传攻势,先声夺人。珠海电台举办国内网站掌门人的沙龙活动,不但通过广播直播,还在网站上直播。错过收听直播机会的听众还可以上网听直播的录音。
第三,我们要树立广播的网络传播意识,融入网络传播的竞争行列。虽然我们经常说广播是无远弗届的媒体,但是,事实上广播的传播具有明显的地域局限性。即使是全国性的电台也未必能够实现全境范围内良好的信号覆盖,更不用说全球的传播覆盖。但是,网络传播是真正的全球性传播。只要你的信息放在网上,地球上任何角落的网民都能够获取你的信息。许多海外华人就经常上网收听中国大陆或香港的电台。因此,有人认为未来广播市场竞争的主战场可能不在于现实的空间领域,而是无疆无界的网络虚拟社会,至少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阵地。
2.厚实的民族文化底蕴和广博的世界文化知识修养。
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广播作为文化传播的主要载体之一,对于弘扬先进的民族文化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作为广播灵魂人物的节目主持人则直接代表着节目的文化品味,是传播文明的使者。新世纪广播呼唤具有厚实的民族文化底蕴和广博的世界文化知识修养的节目主持人。
首先,在社会文明突变的特殊时期,节目主持人担负着传播先进文化、抗击网络文化某些不良倾向的历史使命。
其次,在全球文化趋同过程中,广播节目主持人负有弘扬中华文化,维护民族文化独立性,抵御西方文化殖民主义侵略的重任。从世界范围来看,广播电台网上直播和纯粹的网络电台在国际互联网上已经形成相当规模。广播电台的竞争已经不仅限于国内,而是全球范围内竞争,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与冲突也在所难免。节目主持人必须凭借自己的文化功力来评判外来文化的精华和糟粕,同时宣扬自己民族的文化精华。
3.网络新闻素质和多媒体专业素质
网络新闻素质指节目主持人要熟悉网络新闻媒介的特性,能熟练地运用网络查阅资料,进行采访、写作、报道,将网络媒体优势导入自己的传统媒体之中。在报道新闻事件时,能综合运用文字、图像、影像、声音进行处理,能够编写网页,撰写超文本结构的报道。在“地球村”概念的网络传播环境中,应能熟练地运用英语进行新闻采编活动,如在网络上进行环球语音和可视采访,用英语写作、报道、发电子邮件等。
新世纪广播的节目主持人还要具备运用多媒体手段的专业技能,如使用由MD机、数字照相机、数字摄像机和多媒体计算机终端组成的数字移动采编设备,能够自如地运用数字音频工作站剪辑合成音频视频稿件等。由于网络环境中的媒体融合,很多媒体机构要求节目主持人和记者一身数任,能运用多种技术手段采集多媒体新闻。
网络新闻素质还包括适应网络传播特点的新闻观念、新闻采编和新闻发布的能力。
4.强烈的受众意识
由于第四媒体的崛起,传者与受众的关系已经发生质的变化。在网络上,个人网站同样可以发布新闻信息,网站的影响力不是以其行政级别多高或者投资多少来决定的。1998年1月,美国网上个体户麦特·德拉吉通过他独自创办经营的邮件列表与《德拉吉报道》率先向人们披露美国总统克林顿绯闻,由此确定了网络传播“第四媒体”的角色。
在网络上每一个受众都可以是传者。第四媒体确立的传者与受众之间的互动关系必将对传统媒体产生辐射。习惯了主动“发言”的受众不能再忍受以往被动地接受大众媒体肆意轰炸的信息接收模式。不了解受众心理、不了解受众需求和不尊重受众的媒体最终必定被受众所抛弃。在网络环境中,受众与大众媒体的互动关系只会增强不会减弱。因此,我们的广播节目主持人必须树立强烈的受众意识,尊重受众,不能高高在上,闭门造车或者孤芳自赏地制作节目。
5.敏锐的政治鉴别能力和较高的政策水平
由于第四媒体的崛起,普通百姓获取信息的渠道发生了新的变化。只要拥有电脑和电话线,人们就可以游览世界各国的新闻报道,可以下载各种渠道发来的信息或邮件,或者发布各种言论,不再有任何壁垒。因此有些人在网站上发表一些灰色看法,对国家大事发表一些不负责任的轻率的评议。
从世界网络传播格局来看,由于世界各国发展差距较大,国际传播中的不平等、不均衡现象进一步加剧。美国以其经济、军事和网络大国的“超霸”地位,推行西方文化殖民主义、文化霸权主义和所谓“现代西方价值标准”,使发展中国家和古文明国家的文化魅力和正义之声客观上受到“打压”。
因此,在网络传播迅速,网络内容良莠不分的环境中,广播节目主持人必须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提高自己的政治鉴别能力和政策水平,树立防范意识,自觉反击敌对势力和西方国家的负面宣传。
你是要做新闻节目的主持人还是其他节目,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目前流行的叫法是:播音员和主持人。中国传媒大学目前也设置了这两个专业。
但不管是哪个,基本素质要求都是:普通话语音标准,声音优美,字正腔圆,语言表达及驾驭能力强,心理素质好,举止大方,屏幕形象舒服自然,上妆上镜。(之所以说上妆上镜,是因为有些人生活中很美,但是不上镜。电视显像管是横向扫瞄的,对人的脸型要求很严格。而有些人生活中很不起眼,一化妆则非常好看,这样的人就是上妆的人,不知道你属于哪种,可以去电视台试试镜看)。
具体到播音员,还必须容貌端庄大方,语言干脆利落,具有很强的信任感和亲切感。(新闻播音是一门学问,一般新闻播音员都是经过专业院校培训出来的,经过了专门的吐字发声训练,俗话说: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未经吐字发声训练的人是很难作播音员的,除非天赋异禀。你要是不信,可以去试试,这个试试,不是说你平时自己练习,而是指去镜头前录下来看。就象你去唱卡拉OK,觉得不错了,但一旦让你上台,你还是很难达到专业歌手的水准一样。)
主持人的语言要求不想新闻播音那样严格,但主持人自有难处,必须现场反映机敏,思维敏捷,知识面广,适应力强。如果是综艺节目主持人还需要有非常强的感染力和煽动力,把全场气氛点燃,这个很难,后天很难培养,一般都是与生俱来的气质。
另外目前,我国规定,省台及中央台主持人普通话测试水平必须达到一级甲等;地方台必须达到一级乙等才可以上岗。所以,还必须参加全国普通话水平等级考试。对了,这个考试教师也要参加的,你应该也考了吧。
最后一点:机遇+ 运气。机遇本身就是可遇不可求的,而运气更难说了。但不管如何,有志者事竟成,祝你成功吧。
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时代,人们的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电视屏幕作为传播现代信息和文化知识的有效载体,通过电视播音员、主持人直观而生动的形象表达,使观众在短时间内包容更多更新的内容,更会看到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主持人作为电视连接观众最直接、最能沟通情感的中介,作为电视节目最积极、最能传情达意的主导人物,怎样能够在不同的栏目中表现自我的才华、气质和语言特色,使之产生的艺术魅力更能吸引观众、赢得观众呢?电视节目主持人的现场意识就显得尤为重要。
这种现场意识我认为应表现为主持人主持不同栏目的形象设计定位和主持风格定位。
主持人的形象设计定位,从宏观角度看,应明确主持人在社会中的公众形象,从微观角度看,是指主持人在节目中的具体形象。所谓形象,并不是指主持人的相貌特征,而是指综合意义的整体形象,是一个主持人在具体节目中的思想感情、言谈举止给观众的整体印象,主持人这种大众传媒角色,既要代表特定的政治、经济利益,又要满足观众的需要。电视台是党和政府的新闻宣传机构,它的性质决定了节目主持人的公众形象就是党的宣传工作者,新闻工作者。电视是大众传媒,对于观众不能以专家学者的形象出现,更不能以演艺明星的身分出现,而是以能与观众真诚交流的朋友形象出现。只不过这个朋友,除了平等亲切之外,更应是在思想修养等各方面更胜一筹的朋友。
生活中谁不喜欢健康向上、热情真诚、平易友好而又总能给人以启迪的朋友呢?所以我们节目主持人的公众形象应当是平易近人的党的宣传工作者,是观众喜闻乐见的朋友。
电视节目主持人是沟通节目与观众的中介,它缩短了观众与传播者的心理距离,主持人只有了解节目,正确的分析自己才会与节目相融合。一个优秀的节目主持人其到位的主持中透露出来的人格魅力、学识修养,可以给节目增光添彩,成为节目的标志,使许多观众因为喜欢这位主持人而更喜欢他主持的节目。所以有一个为观众接受认可并欢迎的节目形象,是主持人形象定位的另一种含义。
主持人如果要成为节目的标志,就必须与节目的形象风格相统一。在具体节目中的形象定位,首先要准确把握节目的定位,即了解节目的宗旨、内容范围,形式风格特点,尤其要注意到这一节目与同类节目的区别;其次要清楚节目的服务对象,了解他们的心理和需求,然后进一步分析这个节目需要主持人具有哪些特点;最后在这个基础上,完整地理解自我,知道自己相对于这个节目有什么优势,有什么不足,再结合前面的认识,强化自己适合于这个节目的优势,避免不适合节目的一些东西。这样,有了这些紧密联系节目和观众的分析,就初步形成了主持人的形象定位。如我们主持经济类节目时,就应该根据节目性质,以敏锐、深思、干练的气质,揭示和剖析各种经济现象和问题。
主持人的现场意识还表现为主持风格的定位,这又如何设定呢?一般来说,主持风格是指主持人在主持节目时所形成的艺术特色和个性特征。
主持风格的形成,有着多方面的原因,既关系到主持人的自身条件,又关系到他所处的外界环境,由于主持人思想感情、生活阅历、审美情趣及知识层次的不同,在理解和表达上也必然各不相同,再加上时代的需要,民族的习惯及生活的特点,必然对主持人产生直接的影响。也决定了主持人独具个性的主持风格。
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主持特色,不同的主持风格,也需要运用不同的语气和基调。语气是在具体思想感情支配下语句的声音形式,又都来源于对节目内容的精心分析和具体感受,不同的内容应有不同的语气。用不同的语气表达不同的思想感情。基调表现为要根据具体的内容,将文字转化为语言的艺术再创造。主持人在主持节目之前,应该对节目的内容,有全面深刻的了解,掌握一些最鲜活、最有价值的新闻素材,针对交流对象地位、身份、职务、阅历的不同,准确地把握,或对名人的敬重,对老者的真诚,对患难者的同情又或对伤病者的关心体贴……。这种朴实,善解人意的心态,就很容易与观众沟通,以至于观众在这种和谐亲近的屏幕上有所感悟。
电视台的节目林林总总不计其数,根据节目的内容性质,可分为新闻、综艺、社教、体育、少儿、经济等类型,不同类型的节目要求主持人除了思想素质、敬业精神、语言能力等方面的共性之外,在知识结构、专业能力、性格特征方面还要有各不相同的要求,更要具有不同的主持风格。如新闻评论类的主持人需要敏锐的新闻素质和深刻的思辨能力;综艺节目的主持人要具备一定的艺术素质和较为亮丽的外表及优雅的体态;体育节目的主持人要有扎实的体育知识和灵活机敏的反应;少儿类的节目主持人首先要有一颗童心,以及丰富的想象力和活泼可爱的性格;经济类节目内容包容量大,要求主持人更要博学多才和反应机敏。
另外节目主持人的主持风格还与临场应对技巧的发挥有着一定的联系。临场发挥对于主持人来说,是一项很高的主持技巧,它要求与主持人的主持风格和节目的最终效果必须实现合理的契合。一般来说,没有交流对象的信息节目或节目片断,最容易达成临场效果与最终效果之间的一致,这是因为主持人在这样的节目中,完全是根据事先设定好的文字来主持,其间没有信息的遗漏或扭曲。当主持人在节目中与人进行交流时,就容易造成信息传播的阻断,如主持人事先准备不足,对采访主题不够了解,对采访对象的风格把握不准,机械地按事先设定好的计划来交流,不做临时处理,这样就达不到理想的效果。主持人若想在节目中尽善尽美,既需要注重主持风格的完善更需要注重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与修养。
我认为,主持人在主持现场节目时首先要注意的是如何实现一种非常和谐自然的交流气氛。在这方面,应该根据节目的基本内容进行明确的风格定位,主持人更要对特定的内容进行明确的风格定位,做到心中有数;对节目的基本氛围要进行精心的设计,多设想几种方式;在主持节目中,主持人对现场气氛的变化应保持一种敏感,以便用适当的方法进行调整,并在主持过程中时刻把握分寸,从而保证节目的最终成功。
其次我认为主持人在现场主持过程中不要追求特定的节目效果,如现在流行的综艺节目的热烈气氛不一定非要通过主持人的夸张表演来实现;一些主题严肃的访谈,也并不一定要通过主持人低沉的语调或呆板的表情来体现。在这方面,主持人在主持过程中,要时刻对节目的最佳效果有一种想象,以便做适时地调整。
最后,我认为主持人在临场录制节目中,经常会出现因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而被打断的现象。这种现象的产生,很容易使主持人失去对节目节奏的基本把握。在这方面,应做到事先对整个节目的段落有一个明确的把握。在主持过程中,主持人忽然意识到已经失去对整个节目的节奏感的把握时,要及时停止,调整自己的表达方式,以语言、表情或其他姿势来强化自己的节奏感,做到自然得体。
总之,主持人是连接节目与观众之间的桥梁。主持人在主持节目时,一方面要演绎节目的创意,另一方面又要调动观众的兴趣。只有这样,才会使电视节目成为一个既具个性又相互补充完善的统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