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必须的。
商品流通企业商品成本核算,有很多种方法,只有采取售价核算法的企业才在购入商品时必须做商品进销差价账务处理。如果采取的是其他核算方法,则不必做商品进销差价账务处理。
商品流通企业商品成本核算方法有两大类,一个是进价核算法,一个是售价核算法。
其中,进价核算法下,不设商品进销差价科目,按进价记账,当商品销售后,其对应的成本结转进商品销售成本。而售价核算法下,设置商品进销差价科目,商品购进时,按售价记库存商品账,售价与进价的差额(其实为毛利)记入商品进销差价科目;当商品销售后,按售价结转,按售价占比分配进销差价并结转。
另外,再根据是否核算数量还可分为数量进价法、进价金额法、数量售价法、售价金额法。
不需要的,
“商品进销差价”科目核算企业库存商品采用售价法进行日常核算时,商品售价与进价之间的差额。
比如百货公司,比如超市等,由于经营的商品种类、品种、规格等繁多,而且要求按商品零售价标价,采用其他成本计算均较困难,因此广泛采用售价金额核算法。平时商品的购进、储存、销售均按售价记账,售价与进价的差额通过“商品进销差价”科目核算,期末计算进销差价率和本期已销商品应分摊的进销差价,并据以调整本期销售成本的一种方法。
你们采购
借:库存商品
借:应缴税费——进项税(一般纳税人需要抵扣)
贷:应付账款或银行存款
你们销售
借:银行存款或应收账款
贷:主要业务收入
贷:应缴税费——销项税
结转成本
借:主要业务成本
贷:库存商品
关于“商品进销差价”的详细讲解,请点击百度百科搜一下,
我个人看法有两种做法
进货
借:库存商品
贷:银行存款(或库存现金)
1、按进销差价做,这种方法适用于有门市(店面)销售的行业,比如你进货后按销售价给店面
借:应收账款-销售店面(销售价)
贷:库存商品(进价)
商品进销差价(其实这就是营业利润)
2、按销售收入、销售成本记账
借:库存现金(销售价)
贷:主营业务收入(销售价)(不考虑增值税)
借:主营业务成本(进价)
贷:库存商品(进价) 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营业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