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邹忌讽齐王纳谏(下)

2025-05-18 06:38:24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小酌后书

困甚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bàng)讥于市朝(cháo),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jiàn)进;期(jī)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如今的齐国,土地方圆千里,有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妃子及身边的侍从,没有不偏爱大王的,朝中的大臣,没有人不惧怕您的,国内的百姓,没有不对大王有所求的。由此看来,大王受蒙蔽(一定)很深了!” 

齐威王说:“ 好!”于是就下了一道命令:“所有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批评我过错的人,得上等奖赏;能够上书劝谏我的人,得中等奖赏;能够在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并能)传到我的耳朵里的人,得下等奖赏。” 政令刚一下达,许多官员都来进言规劝,宫庭就像集市一样(喧闹);几个月以后,有时偶尔还有人来进谏;满一年以后,即使想说,也没有什么可进谏的了。 

  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来朝见(齐王)。这就是内政修明,不需用兵就能战胜敌国。

(18)之:用于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美,赞美。 

(19)朝:朝见。威王:即齐威王。私:动词,偏爱。 

(20)诚:确实。知:知道。 

(21)皆以美于徐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以,动词,以为,认为。 于,比。 

(22)齐地方千里:齐国土地方圆千里之内。方:方圆。 

(23)宫妇左右:指宫中的姬妾和身边的近臣。 莫:没有人,没有谁。 

(24)四境之内:全国范围内(的人)。 

(25)王之蔽甚矣:被动句,大王受蒙蔽很厉害。蔽,受蒙蔽,这里指因受蒙蔽而不明。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 甚:厉害。 

(26)能面刺寡人之过者:能当面批评我的过错的人。面刺,当面指责。过,过错。者,代词,相当于“……的人”。 

(27)能谤讥于市朝:能在公共场所指责议论(君王的过失)。谤讥,公开议论指责,没有贬义。市朝,众人聚集的公共场所。 

(28)闻寡人之耳者:传到我耳朵里,闻,使……听到。 

(29)门庭若市:宫门口,庭院里像集市一样热闹(形容人多的样子)。 

(30)时时而间进:时时,有时,不时,有时候。 间(jiàn),间或,偶然,有时候。 进:进谏。 进谏:进言劝谏。 

(31)期(jī)年:第二年,明年。 

(32)虽欲言无可进者:即使想说也没有什么可以进谏的了。 

(33)朝于齐:到齐国来朝见(齐王),这是表示尊重齐国。 

(34)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这就是所谓的在朝廷上战胜(别国)。意思是内政修明,不需用兵就能战胜敌国。

朝 

zhāo 早晨(名词) 

cháo 朝廷(名词) 

cháo 朝见(动词) 

私 

私人,自己(代词) 

私下,偷偷的(形容词) 

偏爱(动词) 

修 

身长,长(形容词) 

修建(动词) 

整治(动词) 

莫:不定代词,指人。译为“没有谁”。 

孰 

谁(代词) 

仔细,周详(副词) 

方 

古义是两个词:土地方圆、地方 

  今义是一个名词

词类活用

形容词意动用法 吾妻之〔美〕我者∶(“以……为美”“认为……美”) 

形容词作动词 〔私〕我也∶(“偏爱”) 

名词作状语 〔面〕刺∶(当面) 

使动用法 〔闻〕寡人之耳者∶(使……听到) 

名词作动词 朝〔服〕衣冠 ∶(穿戴) 一般“服”是名词,在此活用为动词 

名词作状语 (朝)服衣冠:在早晨

中心思想

  本文写的是战国初期齐威王接受其相邹忌的劝谏而采纳群言,终于使齐国大治的故事,塑造了邹忌这样有自知之明,善于思考,勇于进谏的贤士形象。又表现了齐威王知错能改,从谏如流的明君形象,和革除弊端,改良政治的迫切愿望和巨大决心。告诉我们居上者只有广开言路,采纳群言,虚心接受批评意见并积极加以改正才有可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