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纯粹吧筷子兄弟新作迅速在互联网上引起高潮!成为了近期的热点!如果你现在还不知道【小苹果】,说明你OUT了!小苹果现在各种翻版,金克垃翻版的小苹垃也极具观赏性!其实小苹果为什会火的原因还是因为另一个吸引点就是猎奇!
歌曲《小苹果》作为“筷子兄弟”(肖央、王太利)、屈菁菁主演的电影《老男孩猛龙过江》的宣传曲。2014年5月29日发布。
整首《小苹果》音乐清新明亮,歌词朗朗上口,颇有
复古神曲的风范。“你是我的小呀小苹果儿,就像天边最美的云朵。”
歌曲《小苹果》用直抒胸臆的比拟,极具特色的节奏,瞬间把我们带回那个所有年轻人都会去舞厅跳迪斯科的年代。
刷屏,实为“病毒式营销”
2014年6月-7月,不少人的社交网站页面都被《小苹果》频频“刷屏”,商场广播、手机铃声、广场舞伴奏曲,也都充斥着这首“神曲”的旋律。李小璐等明星和众多网友模仿唱跳《小苹果》的网络视频,已有近2000个,其中一个伴着《小苹果》旋律起舞的“快闪”活动视频,点击量超过3000万次。《小苹果》还迅速挤占各大音乐排行榜榜首,大有重现当年《江南style》风靡中国的场面。
国家大剧院艺术普及部负责人方礼君就从乐理角度对“神曲”进行了一番分析:“一般舞曲都是四三拍的,相对复杂,但《小苹果》和《最炫民族风》等‘神曲’都是四四拍或者四二拍,‘咚咚咚咚’,节奏的律动感更强,也相对简单,特别容易带动情绪。”
在一首歌里反复地重复同一段旋律,也是“神曲”区别于普通歌曲的一大特征。方礼君指出,无论是《最炫民族风》还是《小苹果》,在结构上都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一般歌曲的结构都是有个‘开始—铺垫—高潮—回落’的过程,是‘ABA’或者‘AB’的模式;但这些神曲,几乎都是‘一A到底’,顶多做了些变奏和加花的处理,结构上是A—A1—A2—A3,打破了一般歌曲创作的结构规律。”
人们究竟是怎样被《小苹果》“洗脑”的?心理学家认为是“耳朵虫”。“耳朵虫”(Earworm)这个词是从德语单词Ohrwurm直译过来的,指歌曲或其他音乐作品的某个片断不由自主地反复在某人脑子里出现的情况。“耳朵虫”并不是虫,而是一种纯粹地来源于大脑的神经活动,一旦被激活,便会引发“认知搔痒”:某些音乐片段能激发脑部的不正常反应,这些不正常的反应就像皮肤上的瘙痒,让脑子不断地注意这些音乐,结果只能是越痒越挠、越挠越痒,让人忍不住回想这萦绕在心头的旋律。
本来不火,只因为被中国大妈选做当广场舞,所以才火了
因为它简单易懂,很通俗
因为歌曲给人一种欢乐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