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贞显皇后(1837-1881年)钮祜禄氏,满洲镶黄旗人,广西右江道三等承恩公穆扬阿之女。比咸丰小6岁。于咸丰二年(1852年)被选秀入宫,封贞嫔,贞妃,五月晋贞贵妃,六月奉旨立为皇后,时年16岁。咸丰皇帝去世后,与慈禧、恭亲王联手发动辛酉政变,诛除八大臣,与慈禧两宫并尊,称母后皇太后,训政二十年,两度垂帘。去世后谥号孝贞慈安裕庆和敬诚靖仪天祚圣显皇后。
大智若愚的慈安皇太后
慈安皇太后,俗称东太后,简称慈安,死后谥为孝贞显皇后。 提起慈安,人们很自然地会联想到慈禧,长期以来,慈安给人一种过于忠厚老实,缺乏政治才干,事事依赖慈禧的印象。实际上,这样的看法未免有失偏颇。真实的慈安出身于世代官宦之家,从小就受到过良好教育。特别是她成为中宫皇后的五年中间,清王朝遭遇了空前的外患内忧,使她在忧患中成熟,在忧患中增长阅历。在美女如云的皇宫,在多情好色的咸丰帝身边,能保持11年荣宠不衰?
除了凭借她本人的超凡的容貌和人品之外,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因素,就是她有一套十分成功有效的处理和驾驭她与众妃嫔、与夫君皇帝关系的秘诀。这些都足以表明慈安是一位城府很深的大智若愚的女性。即使把她作为一个政治人物来衡量,即使把她与慈禧放在一起做比较,慈安太后也绝不是一无是处。决定朝政大端,慈安优于德,而慈禧优于才。慈安对权力不感兴趣,所以日常朝政多让慈禧处理。而“慈禧慑于嫡庶之分,亦恂恂不敢失礼”。遇到朝政大事,慈禧不敢擅做主张,仍要征询慈安的意见。由此可见,慈安太后在控制局面、掌控权力方面也是很有一套办法的。在光绪年间任过大清国驻英国大使,回国后先后任过光禄寺卿、太常寺卿、大理寺卿、左副都御使的薛福成,在他的《庸盦笔记》中记到:诛杀陷城失地、临阵逃脱的两江总督何桂清,将骄蹇贪淫的胜保下狱赐死,赏给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爵位,皆出自慈安之意。
陵寝被盗 1928年7月,国民党第20军军长孙殿英以其无赖妄为、唯利是图的本性,冒天下之大不韪,以 “剿匪”为名盗掘了乾隆皇帝的裕陵和慈禧太后的定东陵。世人称之为 “东陵第一盗案”。事隔17年,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国主义投降之后,东陵的守护和管理出现了前所未有的 “真空”,鬼子走了,伪警察散了,虽然共产党在这里建立了人民政权,由于内战烽火迭起,八路军作战频繁,当时辖东陵的冀东军区15军分区抽不出军队来守护陵寝,只好组织附近村庄的民兵配合区小队来看管,加之当时没有有效的护陵机制,无形中成为盗陵者作案的最佳时机。于是一小撮坏人打着 “打倒封建地主的头子皇帝”的旗号,明目张胆地开始盗窃陵寝。除顺治帝的孝陵外,其他陵寝全都盗掘一空。由于多种原因,清东陵第二次被盗案一直披着神秘的面纱。他们作案的第一个目标就是咸丰皇帝奕 的陵寝定陵。
1945年9月23日这天正逢集日,守陵的班长轮到新立村的张小秃。经过精心策划,王绍义把盗陵队伍分成两拨,一拨在陵西用雷管炸药打石头以掩人耳目,另一拨盗陵。这次所盗的珍贵之物,全归头目所得,剩下的珍珠玛瑙、翡翠等小东西,给参加盗陵的20多个村民每人抓上一把了事。定陵被盗后的又一个日落西山、百鸟入林的清秋之夜,王绍义与赵子新、刘恩、杨芝草、赵国正等人聚在一起,将慈安太后的陵寝盗掘一空。
慈安陵被盗,给考古和追查她的死因增加了一定的难度。2008年,由于光绪的死因查明,让人们对慈安暴崩之谜重新审视。尽管当时谋害慈安的难度远甚于光绪帝,但在当时波云诡秘和慈禧一手遮天的清廷,也不是没有可能。建议考古工作者以真相大白的光绪死因为蓝本,尽快对慈安陵地宫进行清理,相信会有令人信服的答案
慈安 慈安太后即东太后,是清代咸丰皇帝之妻。她姓钮祜禄氏,原是广西右江道穆扬阿的女儿,咸丰在未做皇帝前就与她结成夫妻。咸丰二年(1852年),钮祜禄氏被封为贞嫔,又进为贞贵妃,不久立为皇手。他为人幽闲静淑,举止端庄,口木讷不善言辞,在众妃嫔中从不争宠,很得咸丰皇帝的尊重。1861年11月咸丰死后,她进封为慈安太后,地位在慈禧太后之上。 咸丰帝死后不久,慈禧与恭亲王奕诉定计,发动祺祥政变,处死了肃顺等人,夺取了清王朝的最高权力。表面上,慈安与慈禧两宫太后以姐妹相称,共同垂帘听政,执掌国家最高权力。可是到了1881年4月8日,年仅四十五岁、比慈禧还小两岁的慈安太后突然暴毙宫中,清廷的垂帘听政由两宫并列一下子变成了慈禧一人独裁。
孝贞显皇后(1837-1881年)钮祜禄氏,满洲镶黄旗人,广西右江道三等承恩公穆扬阿之女。比咸丰小6岁。于咸丰二年(1852年)被选秀入宫,封贞嫔,贞妃,五月晋贞贵妃,六月奉旨立为皇后,时年16岁。咸丰皇帝去世后,与慈禧、恭亲王联手发动辛酉政变,诛除八大臣,与慈禧两宫并尊,称母后皇太后,训政二十年,两度垂帘。去世后谥号孝贞慈安裕庆和敬诚靖仪天祚圣显皇后。
大智若愚的慈安皇太后
慈安皇太后,俗称东太后,简称慈安,死后谥为孝贞显皇后。 提起慈安,人们很自然地会联想到慈禧,长期以来,慈安给人一种过于忠厚老实,缺乏政治才干,事事依赖慈禧的印象。实际上,这样的看法未免有失偏颇。真实的慈安出身于世代官宦之家,从小就受到过良好教育。特别是她成为中宫皇后的五年中间,清王朝遭遇了空前的外患内忧,使她在忧患中成熟,在忧患中增长阅历。在美女如云的皇宫,在多情好色的咸丰帝身边,能保持11年荣宠不衰?
慈安太后朝服
除了凭借她本人的超凡的容貌和人品之外,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因素,就是她有一套十分成功有效的处理和驾驭她与众妃嫔、与夫君皇帝关系的秘诀。这些都足以表明慈安是一位城府很深的大智若愚的女性。即使把她作为一个政治人物来衡量,即使把她与慈禧放在一起做比较,慈安太后也绝不是一无是处。决定朝政大端,慈安优于德,而慈禧优于才。慈安对权力不感兴趣,所以日常朝政多让慈禧处理。而“慈禧慑于嫡庶之分,亦恂恂不敢失礼”。遇到朝政大事,慈禧不敢擅做主张,仍要征询慈安的意见。由此可见,慈安太后在控制局面、掌控权力方面也是很有一套办法的。在光绪年间任过大清国驻英国大使,回国后先后任过光禄寺卿、太常寺卿、大理寺卿、左副都御使的薛福成,在他的《庸盦笔记》中记到:诛杀陷城失地、临阵逃脱的两江总督何桂清,将骄蹇贪淫的胜保下狱赐死,赏给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爵位,皆出自慈安之意。
孝贞显皇后(1837-1881年)钮祜禄氏,满洲镶黄旗人,广西右江道三等承恩公穆扬阿之女。比咸丰小6岁。于咸丰二年(1852年)被选秀入宫,封贞嫔,贞妃,五月晋贞贵妃,六月奉旨立为皇后,时年16岁。咸丰皇帝去世后,与慈禧、恭亲王联手发动辛酉政变,诛除八大臣,与慈禧两宫并尊,称母后皇太后,训政二十年,两度垂帘。去世后谥号孝贞慈安裕庆和敬诚靖仪天祚圣显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