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中:震源上方正对着的地面称为震中。震中及其附近的地方称为震中区。震中到地面上任一点的距离叫震中距离。震中距离在100公里以内的称为地方震,在1000公里以内称为近震,大于1000公里称为远震。
浅源地震、中源地震和深源地震:地震可按照震源深度分为浅源地震、中源地震和深源地震。浅源地震大多发生在地表以下30公里深度以上的范围内;60~300公里为中源地震;300公里以上为深源地震。其中,浅源地震的发震频率高,占地震总数的70%以上,所释放的地震能量占总释放能量的85%,是地震灾害的主要制造者,对人类影响最大。
余震:主震之后接连发生的地震,持续时间可达几天甚至几个月。
一般情况下,余震要比主震低1级以上,一般不会超过主震。余震有可能在附近地区,造成新的灾害。因此,需要提防山区发生滚石、滑坡、交通堵塞、地面破坏等次生灾害。
地震烈度是距震中不同距离上地面及建筑物、构筑物遭受地震破坏的程度。我国将地震烈度分为12度。
3度,少数人有感。4~5度,睡觉的人惊醒,吊灯摆动。6度,器皿倾倒,房屋轻微破坏。7~8度,房屋破坏,地面裂缝。9~10度,桥梁、水坝损坏,房屋倒塌,地面破坏严重。11~12度,毁灭性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