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上世纪80年代,法国的艺术殿堂卢浮宫进行扩建、改造。工程浩大,其中入口的设计成为关键。原入口过于狭窄,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游客的需求。但对它的设计和改造却不能破坏原有建筑的整体美感。许多著名设计大师都望洋兴叹。无奈中,卢浮宫艺术馆的馆长请当时的法国总统密特朗出面邀请华裔建筑大师贝聿铭担当此任。贝聿铭答应了。6个月后,贝聿铭拿出了设计方案,各方面都十分满意。密特朗问:“这半年你都去哪里了,你的设计灵感为什么到现在才发挥出来?”贝大师回答:“我哪儿也没去。这些日子,我住在卢浮宫附近的一家宾馆里,每天的工作就是去看卢浮宫的入口。我早上去,晚上去,刮风下雨也照样去。通过无数次的观察和思考,我的灵感才突然出现。”
原来,贝大师的灵感不是一看到那个原出口就出现的,也不是看到一两次、三四次就出现的,而是观察了无数次,同时思考了无数次,然后才出现。不仅如此。从贝聿铭来说,如果没有他此前所学的有关建筑的渊博学识,没有他多年来设计许多建筑的丰富实践和经验,他就是一天24小时守在卢浮宫跟前,两眼不闭地观察卢浮宫的入口,也难迸发出那样的设计灵感。
2
某工厂一台关键设备出了故障,找来找去也找不到原因。于是老板发话,能找出故障者给一万美金的奖励。这在当时可是重赏。于是有个工程师来了,他在出故障的设备这里听听,那里看看,这里摸摸,那里敲敲,然后用粉笔在上面画了一条线,让从那里拆开。故障果然在那里,很快就修好了。他也拿到了一万美元的奖金。事后有人议论:仅仅画一条线,就得万元奖金,也太轻巧了。工程师听后回应道:画那一条线,只值1美元;而知道在哪里画线,则值9999美元。那些议论者都闭上了嘴。
不错,画那一条线是很轻巧,但这有赖于他的听、看、摸、敲,更有赖于他的学识和经验。而这学识和经验,是他多年学习和实践的结果。可以想见,他曾为此付出了多少汗水和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