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案后分几种情况
1、从立案到被采取强制措施这段时间当然能履职,因为这个时候只是涉嫌犯罪,要等人民法院审理确定有罪并且判决生效后才会开除公职的。
2、立案后被采取拘留、逮捕、监视居住等强制措施的,这个时候客观条件已经使其不能履行职责,但制度上和实际操作当中该工作人员还是在职在编的,也就是说理论上他还是可以履职。
3、立案后被取保候审的,和第一种情况类似,因为取保候审虽然是强制措施但是对嫌疑人人身自由的限制一般不影响其履行职务(司法实践当中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是不停止工作的),当然,经常需要出差或者驻外工作的实际履职会受到影响,不过这个时候理论上也是可以履职的,同样要等人民法院审理确定有罪并且判决生效后才会开除公职的。
综上,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检察院立案后还可以履行职责,但能不能履行要看其被采取的强制措施和公务员相关法律制度的规定。另外,通常做法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立案后被采取强制措施(逮捕、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后工资就会停发,等法院判决后如果有无罪或者免予刑事处罚的情形,再补发之前的工资,如果有罪,就是开除公职,有党籍的还要开除党籍(双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