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四光和钱学森是中国历史上有气节的人物吗?

我要具体的回答,最好有具体的故事
2025-05-18 00:01:41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两腿直立的普通人,比屈膝下跪的名人高大。(土耳其)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论语•卫灵公》
不降其志,不辱其身。——《论语•微子》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尽心上》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报任安书》
不为穷变节,不为贱易志。——桓宽《盐铁论•地广》
宁可玉碎,不能瓦全。——《北齐书•元景安列传》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李世民《赐萧瑀》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
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文天祥《正气歌》
名节重泰山,利欲轻鸿毛。——于谦《无题》
粉身碎骨浑不怕,留得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郑燮(xiè)《题画》
文天祥
文天祥(1236—1283年),字履善,又字宋瑞,号文山,江西吉州吉水人。南宋大臣,文学家。
南宋德佑二年(1276年)任右丞相。1278年元兵进犯,奋力抗元,后兵败被俘,掳至大都,囚禁在兵马司土牢达四年。文天祥面对元统治者的软硬兼施、恩威并用毫不动摇,誓死不降,从容就义,在狱中写下了千古不朽的正气歌,凛然正气表现了他的民族气节。

宝佑四年,文天祥赴京赶考,大胆提出政治改革主张,被皇帝亲点为状元。这一年,文天祥二十岁。
当时,南宋政权风雨飘摇,外有元军步步进逼,内有奸臣擅权乱政。文天祥多次上书,都没有被朝庭采纳。德佑元年,蒙古铁骑直逼临安。时任赣州知州的文天祥起兵勤王,并将全部家产拿出来充作军费。德佑二年(1276年)任右丞相。文天祥奋力抗元,最终兵败被俘。元朝大将张弘范逼他写信招降在厓山继续抵抗的张士杰,他坚决拒绝。在被押往元大都途中,他绝食八天未死。进京后,元军为他安置了豪奢的住所,但他丝毫不为所动。后来,他被移送兵马司监狱。但文天祥正气凛然,在狱中写下了著名的诗篇《正气歌》。
元朝皇帝忽必烈“既壮其节,又爱其才”,希望说服文天祥投降。忽必烈对文天祥说:“你若能像对宋朝一样对我,就立即以你为中书宰相。”文天祥说:“我文天祥为大宋状元宰相,宋亡,我惟可死,不可生。”忽必烈又说:“汝不为宰相,则为枢密。”文天祥昂然答曰:“一死之外,无可为者。”
文天祥慷慨赴难,且歌且行。就义那天,观者上万。到刑场后,他向南方深深跪拜,回头对吏卒说:“吾事毕矣。”文天祥死后,人们在他的衣带上发现有衣带诗。诗曰: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
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文天祥从容就义,舍身成仁,时年仅四十七岁。

回答(2):

是,但不是最有气节的。

回答(3):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