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第三种观点符合立法精神。《解释》中的20年起诉期限的规定,从立法精神考虑,也是为了与民法通则相统一。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七条的最长诉讼时效期限也是20年,即从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超过20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从行政诉讼的起诉期限来看,不是从具体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计算,而是从原告实际知道或应当知道行政机关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计算,原告知道的应该是具体行政行为的内容,且其内容必须清楚、明白。因此,在被告没有按照一定的方式告知原告作出了有关的具体行政行为时,就很难确定原告是从何时实际知道具体行政行为内容的,因此只要被告未履行告知义务(不受其是否负有法定的告知义务的影响),对于涉及不动产(土地使用权、房屋所有权)的本案就只能适用20年的诉讼时效期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