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新时代,联系实际谈一谈如何发展中加强和改善民生?

2025-05-15 09:06:31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一是协商讨论顺民意,有效协商促进民生改善。借历次全委会召开时机,积极组织与会委员就年度政府工作报告、财政预决算报告及各类民生政策落实情况进行讨论交流,邀请党政领导与委员面对面就农牧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重大民生问题进行协商讨论,充分反映各界别委员的诉求,许多疑问第一时间得到解答,不少意见建议当场被采纳。

二是重点视察解民忧,及时发现问题、反映问题,助推民生改善。 察隅县政协坚持把民生问题作为视察重点,做到经常性视察与年度重点视察相结合,集中视察与专题视察相结合,切实发挥了视察在民生改善中的作用。

三是深入调研察民情,心系群众保民生。 2016年至今县政协共开展专题调研活动五次,配合自治区、林芝市两级政协开展调研活动30余次,形成调研报告15余篇。察隅县政协始终把坚持调研作为了解民生、体察民情的重要渠道,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深入实际,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心声,把调研活动作为了解民意、关注民生、反映民情的过程,有效地促进了民生改善。


四是委员提案合民愿,贴近基层建民生。近年来察隅县政协十分重视基层委员,特别是农牧民委员综合素质和委员提案质量的提升,多次组织县政协委员进行提案培训。每年均能收集立案一批有分量、价值高、操作性强的民生提案提交县委、政府。

五是委员心声切而真,社情民意诉民声。反映社情民意是政协委员履行职责的重要基础和关键环节,也是党委政府分析舆情、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察隅县政协坚持把收集反映社情民意作为政协关注民生建设的重要内容,协助县委、政府了解民意、体察民情、凝聚民心。

六是亲力亲为,投身一线暖民心。主动参与中心工作,助力脱贫攻坚,投身发展主战场,是县政协推进民生改善的重要途径。2016年以来县政协领导根据县委分工,长期负责我县各乡镇扶贫督导工作,主席们多次深入村居走访调研,帮助协调解决了多个民生问题。及时向县委、县政府反馈我县脱贫攻坚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有效助推了我县脱贫攻坚进程。

扩展资料

做好明年经济工作,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

坚持新发展理念,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大力推进改革开放,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

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在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方面取得扎实进展,引导和稳定预期,加强和改善民生,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回答(2):

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这一时代背景出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全面阐释了党中央;

国务院关于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治理的新决策新部署,系统回答了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治理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较好反映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民生和社会治理工作的总体要求和政策取向。

进入新时代,为什么要把民生和社会治理放在突出位置?从根本上说,这是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规律的根本要求,是我们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的客观需要。

扩展资料

只有始终关注民生、不断改善民生,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支持拥护,才能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只有始终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重视全民积极参与、共同建设和共同治理,才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随着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极大提高,人民群众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希望有更优质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完善的社会保障、更可靠的食品安全、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

未成年人能成长得更好,各行各业的从业者能工作得更好,全体人民能生活得更加幸福。同时,随着我国社会结构深刻变迁、矛盾问题交织叠加,更加需要以最广大人民利益为根本坐标,进一步开创社会治理新局面。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回答(3):

制定好的规划,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经济,深入调研,对一些地区提供针对性的帮助,解决实际生活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