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听损儿童我们强调早期干预,包括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放大、早训
练。当家长发现孩子听力不好时,就去专科医生那里进行诊治。如果是传导性耳聋,早期治疗,听力多可恢复,如果是感音神经性耳聋,听力多数是不易恢复的,只有通过助听器解决声音放大的问题。早期配戴助听器,是指在半岁以前或耳聋3个月左右能为聋儿选配合适的助听器。过了12岁再戴助听器,多数得不到成功的言语康复。这是因为人学习语言有一个最佳时期,人的言语获得1~3岁最为旺盛,7岁以前为获得最佳时期, 7~12岁大脑的可塑性明显减纸, 12岁以后就逐渐接近成人。听觉发育从生后就开始, 3个月以前多属皮质下中枢控制的听性反应, 3个月以后听觉迅速发育,有意义的听觉行为逐渐形成发展。人们都知道5岁的儿童,从一个城市搬到遥远的另一个国家或城市,他们只要在幼儿园跟随阿姨或其他小朋友学讲话,经过3~5个月便能学会当地的语言。可见儿童时期语言发展的可塑性是很大的,成人几乎是很难办到的。所以,强调尽早使用助听器进行语训,就是为了早利用内耳残存毛细胞的功能,并尽早开发大脑智力及听觉言语中枢的功能,只有大脑的听觉中枢和言语中枢以及两者的联合区,能尽早得到言语刺激,建立联系,才可以掌握听、说的能力和技巧。
(1)可能由于聋儿刚戴助听器还没有经过听力语言训练。因为语言是通过学习获得的,没有经过语言学习聋儿只能听到声音,而听不懂也属正常过程。强化听力训练是提高聋儿听辨能力的重要途径。家长可以充分利用聋儿康复评估题库内容(听觉评估部分),首先选择双音节词图片进行听觉训练,待聋儿熟练掌握图片的语音和语义后,家长或教师与聋儿并排而坐,但要回避视觉,对聋儿进行听声识图测试,测试结果可反映聋儿的听力情况,也是判定聋儿对测试内容是否听清、听懂的好方法。
(2)聋儿戴助听器后,仍分辨不清语言的另一主要原因,是听力损失过重或高频听力补偿不足。依聋儿的实际听力损失,重新调试或选择适合功率、频响范围的助听器,使其得到合理的听力补偿,改善聋儿的听门辨能力。
保护聋儿大声说话的欲望:
得到康复的聋儿,虽然能较清楚地读出字音,较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但由于听力的局限,在一些字词的发音上,仍有咬字不清,语调不准的情况;在对字词的运
用上也有词不达意,乱用,错用词语的情况。在这个时候,他们有可能会受到社会上一些不明真情的人的嘲弄,听到一些人的学舌声。虽然,并无恶意,但对于自尊心极强的聋儿来说,是不可忍受的,他们常会用沉没来代替辩解和争论。在以后的日子中,他们常常会拒绝与陌生人交往,或吱吱唔唔,不敢大声说话,有的干脆在人多的时候缄口不言。时间一长,老师、父母多年来的心血就会付之东流。
因此,要使聋儿回归主流,必须鼓励聋儿大胆说话,必须保护聋儿大声说话的欲望,让他们愿意开口大声说话,自愿自觉同人交往,这是使他们语言得到发展的基础。
1)可能由于聋儿刚戴助听器还没有经过听力语言训练。因为语言是通过学习获得的,没有经过语言学习聋儿只能听到声音,而听不懂也属正常过程。强化听力训练是提高聋儿听辨能力的重要途径。家长可以充分利用聋儿康复评估题库内容(听觉评估部分),首先选择双音节词图片进行听觉训练,待聋儿熟练掌握图片的语音和语义后,家长或教师与聋儿并排而坐,但要回避视觉,对聋儿进行听声识图测试,测试结果可反映聋儿的听力情况,也是判定聋儿对测试内容是否听清、听懂的好方法。
(2)聋儿戴助听器后,仍分辨不清语言的另一主要原因,是听力损失过重或高频听力补偿不足。依聋儿的实际听力损失,重新调试或选择适合功率、频响范围的助听器,使其得到合理的听力补偿,改善聋儿的听门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