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在、答应以下的妃嫔叫庶妃,等级是最低的,而贵妃仅次于皇后和皇贵妃,等级很高。
庶妃和贵妃同时存在过,康熙时就有贵妃和庶妃同时存在。大概是地位不同吧,清朝时的八旗,八旗以外还有非旗籍人士。所以有地位的大都是有封号的妃子,其他的就是庶妃。
后金建立初期,努尔哈赤的妻妾尚无一套完整且系统化的编制。正室称大福晋,首任大福晋称嫡福晋,继室称继福晋,侧室称侧福晋,如孝慈高皇后。出身较低称庶福晋。
后来正室称大妃,首任大妃称嫡妃或元妃,如太祖元妃。继室称继妃,如太祖继妃,侧室称侧妃,出身较低称庶妃。
1636年,后金第二任大汗皇太极在于关外盛京称帝并建国号大清。同时改宫制为五宫制(又称崇德五宫):中宫为清宁宫皇后,并以大福晋博尔济吉特氏正位中宫,东宫为关睢宫宸妃,次东宫为麟趾宫贵妃,西宫为衍庆宫淑妃,次西宫为永福宫庄妃。
而现今在史料中普遍为人所知的编制,则是在康熙帝时才大致完备[2]:
皇后一人
皇贵妃一人
贵妃二人,贵妃及以下可用寓意吉祥或美德之字作为徽号,如诚贵妃、惠妃、如贵人。
妃四人。
嫔六人。
贵人在无定数。
答应无定数。
皇后之下的妃嫔可以分为高、中、低三等
高阶:皇贵妃、贵妃
中阶:妃、嫔(中阶以上嫔妃可独享一座宫院)
低阶:贵人、常在和答应(地位低微,常在、答应需和中阶以上妃嫔同居一座寝宫)
所以“庶妃”是皇太极时对身份地位的妃子,而“贵妃”则是康熙之后属于高阶的嫔妃。两者存在于不同时期,故不可同日而语。
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