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亚是英国的吧。。20世纪是个波澜起伏、动荡不安的世纪,对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影响的是两组重要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当欧美各国从自由资本主义阶段相继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后,其相互交织的各种矛盾空前尖锐,终于酿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两大帝国主义集团之间的这场战争给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也使爱好和平的人们意识到这场战争的非正义性。十月革命爆发后,苏俄宣布退出战争,并且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持续四年之久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也在革命的浪潮中拉下了帷幕。当经济危机再次席卷欧美、法西斯势力兴风作浪之时,第二次世界大战不可避免地爆发了。战争的性质从开始的帝国主义战争逐步演变成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战争催生了东欧和亚洲的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战后形成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形成东西方长期“冷战”、相互对峙的局面。随着世界形势的发展,两极格局趋于缓和,80、90年代的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使世界走向多极化的新时代。
人类历史上空前的两次浩劫,两种意识形态的对峙以及第三世界的崛起,使20世纪的现实主义文学打上了时代的烙印。
20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作家既继承了前辈们广泛、深入地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着力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等传统,同时又吸收现代主义的营养以丰富传统的现实主义。由于20世纪现实主义作家所接受的哲学思想较为复杂,所以他们的创作在思想面貌上呈现出更为复杂的特点。这一时期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具有如下特色:
第一,除了继续揭露批判垄断资本主义的种种罪恶之外,战争文学或反法西斯文学成为20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一个重要题材。第二,在表现人与社会的关系的同时,越来越重视对人的主观精神世界的探索和开掘。第三,由于受到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20世纪现实主义文学呈现出一些现代主义意识。第四,在技巧上力图创新,传统的批判现实主义创作模式在新的历史时期得到了更新,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
两次世界大战使英国的实力大为削弱,其在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地位也随之丧失。这时期的英国现实主义文学呈现出衰落迹象
两次世界大战使欧洲列强实力大伤,而美国则在战争中大发横财,一跃而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美国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们以清醒的现实主义态度看到了战争遗留下来的诸多问题及其带给人类的精神创伤,看到了表面经济繁荣后面隐含着的深刻的社会矛盾和精神危机,从而创作出一批具有世界影响的作品,把美国文学推上了一个高峰。在20世纪的欧美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中,美国文学占据了突出地位。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出现了“迷惘的一代”作家。这些作家包括菲茨杰拉德、海明威、斯泰因等,他们对于那段时间渗透美国文化的各个方面的物质至上主义深感失望,以至于纷纷离家出走到欧洲去。称其为“迷惘的一代”作家,并非他们有共同的信仰和宗旨,只因共同的艺术才思和敏感性。海明威是“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对世界的荒诞与非理性的洞察使他获得了一种强烈的现代意识。
弗·斯科特·菲茨杰拉德(1896—1940)是“迷惘的一代”的另一位重要作家,其作品主要表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年轻一代对“美国梦”的追逐以及所抱幻想的破灭。他的代表作是《了不起的盖茨比》(1925)。小说以青年尼克·卡罗威的第一人称形式叙述。他住在长岛的西卵,与富有的杰伊·盖茨比为邻。盖茨比常常举办豪华宴会,其真正目的是吸引昔日的情人黛西前来光顾。当他与黛西重温旧情后,黛西却不愿改变现在的生活。威尔逊太太被黛西失手撞死,黛西的丈夫嫁祸于盖茨比。盖茨比承担了罪责,被威尔逊杀死。盖茨比的葬礼异常冷清,黛西既没发唁电,也没送鲜花,只有尼克在办完丧事后坐在海岸边回忆着盖茨比的梦想。盖茨比既是一个充满追求精神的浮士德式的人物,又是一个天真幼稚、缺乏现实感的堂吉诃德式的人物,而在一个“他们都是一群混蛋”的现实社会中,他的理想只能造成精力与才智的浪费。作品通过盖茨比的形象展示了“美国梦”的破灭,以及理想主义在一个物欲横流的世界中被击败的必然性和悲剧性。菲茨杰拉德的其他重要作品还有《人间天堂》(1920)、《夜色温柔》(1934)等。
德莱塞是这一时期最为典型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