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位的级别按照职务排名是:
1、李宗仁,中华民国代总统。
2、张学良,中华民国陆海空军副总司令。
3、何应钦,中华民国国防部长。
4、薛岳,中华民国徐州绥署主任。
四位中,李宗仁是中华民国首任副总统、代总统,是四位中权利级别最大的。张学良任中华民国陆海空军副司令,陆军一级上将。张学良积极主张抗日,反对内战,曾同杨虎城将军一起发动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促成国共二次合作,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何应钦任国防部长,也曾担任台湾历任总统府战略顾问委员会主任委员、三民主义统一中国大同盟主任委员等职;薛岳为陆军一级上将,蒋介石先后给了薛岳几个虚衔,两蒋父子固然执礼甚恭,但并不授予实权,所以薛岳的权利级别是四位中最小的。
扩展资料
促成国共二次合作-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为了达到劝谏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既定国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目的,在西安发动“兵谏”。1936年12月25日,在中共中央和周恩来主导下,以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而和平解决。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准备了必要的前提,成为由国内战争走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折点。
各方态度:
国民党亲日派:何应钦积极部署讨伐张学良、杨虎城。
国民党亲美派:宋美龄,宋子文等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营救蒋介石,积极奔走。
共产党:中共中央在对国际国内的政治形势进行正确分析之后,确定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基本方针,主张用和平方式解决西安事变引起的问题,反对新的内战;
同时中共中央还主张用一切方式联合南京的左派,争取中派,反对亲日派,以推动南京政府走向抗日。派周恩来赴西安参加谈判,促进事件和平解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李宗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张学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何应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薛岳
1.张学良,1928年--1937年,海陆空副总司令,东北司令。
2.何应钦,黄埔系仅次于蒋的二号人物。
1924年,广州孙中山元帅府参谋。
1929年,海陆空参谋长。
1933年,北平军分会代理委员长。
1936年,暂代总司令。
1944年,陆军总司令。
1945年,代表中国政府接受日本投降。
1950年,任蒋介石战略顾问委员会主席。
3.李宗仁,中华民国首任副总统,代总统,桂系首领,国民党内最具实力的军阀。
1929年,与蒋分裂,中华民国陆军副总司令。
1935年,国民党五届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
1943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汉中行营主任。
1945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北平行营主任。
1948年,当选为中华民国副总统。
1949年初,代总统。
1949年底,逃亡美国。
1954年,蒋罢免其副总统。
1965年,回国。
4.薛岳,
1910年,加入中国同盟会,曾担任孙中山警卫团的营长。
1935年,代理黔省主席。
1939年,代理第9战区司令。
1945年,徐州绥靖公署主任。
1949年,广东省政府主席。
分析:
张学良,一个地方军,基本上没什么贡献,蒋是想收编他而已,但西安事变成了共的救星,因此名声远扬。
何应钦,地位很高,黄埔系的二号人物。
李宗仁,属于地方军,蒋即怕他又用他。
薛岳,一个将领,有较大贡献。
按照不同形式,个人看法的排序:
按军事实力排(即权力):李宗仁,何应钦,张学良,薛岳
按与蒋亲近排:何应钦,薛岳,张学良,李宗仁
按共排:张学良,李宗仁,薛岳,何应钦
按国民贡献排(个人看法):李宗仁,薛岳,何应钦,张学良
1】、李宗仁 中华民国{代总统};
2】、张学良 中华民国陆海空军副总司令;
3】、何应钦 中华民国国防部长;
4】、薛 岳 中华民国徐州绥署主任。
这怎么排啊?
张学良 李宗仁 何应钦 薛岳
前俩是军阀 后俩是高级将领
但是后来 李宗仁 张学良都失势了。 在台湾 何应钦 牛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