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一道有关力学的实验题目。

请说明详细的分析过程,谢谢!
2025-05-15 08:22:14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1)不合理的原因是计算动能变化量的时候使用的计算式子与计算重力势能变化量的式子是一样的,当然两者相等,问题出现在计算B点速度上,没有利用实际计算出来的速度,应为:vB=(OC-OA)/2*0.02,然后再计算动能变化量;
(2)a=[(23.23-19.20)-(19.20-15.55)]*0.01/(0.02*0.02)m/s^2,得:a=9.50m/s^2;
由牛顿第二定律有:mg-f=ma,得:f=0.06N;
(3)可以。通过测量A后的几个连续点间距,并计算相应的速度值验证。
如:增加D点(c后面的一个点),测量AB,AC,AD
分别算出B点速度vb和C点速度vc
vb=AC/2T
vc=BD/2T=(AD-AB)/2T
B到C的动能 变化ΔE= 0.5m(vc^2-vb^2)
是能变化ΔEp = mg* BC=mg*(AC-AB)
比较ΔE和ΔEp即可

回答(2):

(1)不合理,因为物体下落过程,受到空气阻力和纸带摩擦力,下落的加速度不可能是g,所用的计算B点的速度的公式不对。应该这么算
因为是匀加速运动,B点的速度应为AC段的平均速度(AB 与BC等时间,0.02s),
Vb=AC/(2*0.02)=(OC-OA)/0.04 =(23.23-15.55) /0.04 =1.92m/s
(2)尽可能用到测量的数据,以减少误差。根据BC-AB=aT^2,a=(BC-AB)/T^2=(OC-OB-OB+OA)/T^2=(15.55+23.23-2*19.20)/0.02^2 =9.5m/s^2
f=mg-ma=0.2(9.8-9.5)=0.06N
(3)能,增加D点(c后面的一个点),测量AB,AC,AD
分别算出B点速度vb和C点速度vc
vb=AC/2T
vc=BD/2T=(AD-AB)/2T
B到C的动能 变化ΔE= 0.5m(vc^2-vb^2)
是能变化ΔEp = mg* BC=mg*(AC-AB)
比较ΔE和ΔEp即可

回答(3):

(1)探究过程不合理。物体运动过程会存在空气阻力和打点记时器与纸带间的摩擦,动能增量不可能与重力势能的减少量相同。
(2)先计算出B点的速度V1=(23.23-15.55)/100/0.04=1.92m/s.
加速度a=V1^2/2S=9.6m^2/S
f=(9.8-9.6)*0.2=0.04N。
(3)能。将A·B·C后的点依次命名为D·E·F。分别测量AD,AE,AF的大小。用上面的方法计算出Vb和Ve。势能的增量=mgh,动能的增量=1/2m(Ve^2-Vb^2)。再比较两个能量的大小。
祝你成功^-^

回答(4):

1、不合理,这种计算方法取加速度等于g已经默认了是自由落体,即已满足机械能守恒。
2、可用逐差法求加速度,利用牛顿第二定律求f。
3、可以先求OB的平均速度即0.02秒的速度,再求OC的平均速度即0.03秒的速度,利用速度公式求加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