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人(主要指欧美等西方国家)不祭拜祖先,他们的家族观念是不如我们中国人的,他们信奉的是上帝,因此他们不会祭拜,只会祈祷。
祀先祖,是一项隆重的民俗活动。除夕、清明节、重阳节、中元节(除、清、九、盂),是中国传统节日里祭祖的四大节日。古时,这种礼俗很盛。因各地礼俗的不同,祭祖形式也各异。 [1] 国人有慎终追远的传统,过节总不会忘记祭拜祖先。
祭祖的同时,有的地方也祭祀天地神灵。供品主要有三牲饭菜、三茶五酒等;由家长主祭,烧三炷香,叩拜后,祈求丰收,最后烧纸,俗称"送钱粮"。祭祖民俗相沿数千年,是具有深刻意义的一个古老习俗。
扩展资料:
祭祀分成祭拜祖先和祭拜各种鬼神二类。祭祀乃起源于远古时期,古人认为鬼神有很大的权威,能够决定人们的命运,所以他们十分崇敬鬼神。他们把鬼神分为天神、地祇、人鬼三类,且以人鬼-祖先为祭拜的主要对象。
他们认为祖先虽然过世了,灵魂仍然存在,可以降祸、赐福与子孙,因此他们都排定日程,虔诚祭祀。在历史演变进程中,很多地方家族观念和祭祖观念正日渐淡薄, [2] 岭南一带重视传统习俗,祭祖习俗至今仍盛行。
中国数千年来承袭了祭祖的传统,其中有着多重心理作用,其中至为重要的一种,便是饮水思源,因孝敬而祭祖。 这种崇拜祖先的观念一直延续到现今,形成我国文化的特色。
祭祖民俗相沿数千年,是具有深刻意义的一个古老习俗。据史书记载,秦汉时期,墓祭已成为不可或缺的礼俗活动,《汉书.严延年传》记载,严氏即使离京千里也要在清明“还归东海扫墓”。
随着祖先崇拜和亲族意识的越来越强固,远古时代没有纳入规范的墓祭,也归入了“五礼”中,之后朝廷的推崇也使墓祭活动更为盛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祭祖
外国人也拜的,就像中国在除夕、清明节、重阳节、中元节祭祖一样,外国也有自己的节日祭祖,比如日本也会在阴历7月15日祭祖,他们对节日的称呼是盂兰盆节,家家都设魂龛、点燃迎魂火和送魂火。在北美洲每年10月31日是万灵节,在那天通过弥撒和庆祝活动纪念所有死去的人的日子。
扩展资料:
国外祭祖方式:
1、韩国的寒食节:在韩国高句丽时代,便有大臣回乡扫墓、禁止在寒食行刑等措施。而到了朝鲜时代,寒食节就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每到这时,朝廷都会在王陵和宗庙前举办盛大的祭祀活动,民间也有各自的祭祀,家家户户都会准备水果、点心、酒酿等简单的茶礼以飨祖先。
2、柬埔寨的亡人节:从亡人节的第一天开始,柬埔寨各地民众就开始带着供品到佛寺祭扫,这导致了不论佛寺大小,从里到外都挤满了人,这段时间里,每个人至少需要走访一家佛寺,若能走访超过七家佛寺,则意味功德圆满。
3、德国的万灵节:在家中,德国人同东方世界有着同样的风俗,他们会准备面包、牛奶、水等食物以飨逝者。个别地区在当天晚上一定要吃燕麦粥,他们将谷粒视为炼狱中的灵魂,吃掉几颗,就代表着救出了几个灵魂。屋内还要点上许多蜡烛,表示活着的人维护逝者安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盂兰盆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万灵节 (始自11世纪的天主教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