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有隔世阴迷,所以做一世的好人还可以,累劫累世的好人,就不容易做---很多本生故事中讲,佛菩萨的过去生也曾因隔世阴迷而造恶业。
所以前生很慷慨,今生很吝啬,不奇怪。
佛教讲习气的时候,更多是说今生所养成的,前生流传下来的,很少。
另外,在这个问题上,您好像又把习气和业力搞混了,O(∩_∩)O~
祝吉祥如意
谁说一定要布施 才会有福报 有福报不代表一定就要去布施才有的 有很多种情况都会得到福报
这里不细说 因果是很复杂 一念之间就能产生无数 不是凭大脑就能想象出来的简单模式
自私当然会沿袭 但自私的种子同样会新增出来 周围生活环境的影响也能造就不同性格的人
要知道 一切善恶所做 都是遇缘起现行 好人会做坏事 坏人一样会做好事 就看遇到什么缘
因果是必然 但不是绝对 因果本身就是可以因 缘而改变的东西 就看人怎么去攀这个缘 所以你不要死读书了
为什么有的人 先富后贫,有的却 先贫后富?经上这样说
节选自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
复有业初乐后苦。若有众生。为人所劝。欢喜行施。施心不坚。后还追悔。
以是因缘。生在人间。先虽富乐。后还贫苦。是名先乐后苦。
复有业初苦后乐。若有众生。为人劝导。挽仰少施。施已欢喜。心无吝悔。
以是因缘。生在人间。初时贫苦。后还富乐。是名初苦后乐。
复有业初苦后苦。若有众生。离善知识。无人劝导。乃至不能少行惠施。
以是因缘。生在人间。初时贫苦。后还贫苦。是名初苦后苦。
复有业初乐后乐。若有众生。近善知识。劝令行施。便生欢喜。坚修施业。
以是因缘。生在人间。初时富乐。后亦富乐
复有业贫而乐施。若有众生。先曾行施。不遇福田。流转生死。在于人道。
以不遇福田故。果报微劣。随得随尽。以习施故。虽处贫穷。而能行施。
复有业富而悭贪。若有众生。未曾布施。遇善知识。暂行一施。值良福田。
以田胜故。资生具足。先不习故。虽富而悭。
复有业富而能施。若有众生。值善知识。多修施业。遇良福田。
以是因缘。巨富饶财。而能行施。
复有业贫而悭贪。若有众生。离善知识。无人劝导。不能行施。
以是因缘。生在贫穷。而复悭贪
白话略解 (转贴)
先富后贫
"如果有众生,因别人规劝而布施,布施后又后悔,以这样的因缘,他来生先富后穷"
先贫后富
"又有众生,因别人规劝而布施少量,布施后又欢喜,他来生在人间,先贫后富".
贫而能施
经声还说:又有众生(必说众生,不能说人,人只说得一种,众生则包括六道了),以前曾经布施,没有遇到有殊胜果报的福田,轮回生死.现在在人道中.因为不遇大福田,所以果报微劣,随得随尽.又因为弄成了布施的习惯,所以虽然处于贫穷状况,也乐于行施.
富而不施
又有众生,未曾布施,遇善知识后,暂行布施,正遇上了有殊胜果报的福田.因为福田殊胜,所以来世生活所需一应俱全.因为以前没有形成布施的习惯,所以今世虽然富贵却很坚吝.
(转自地藏论坛)
有很多富有的人是通过不正当手段得到了财富,并不是以前做了什么好事的缘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