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问得好,我认为白起相对于廉颇来说,白起更厉害,“长平之战”两人如果两人较量,我认为白起还是会赢,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首先,顶级的名将,实力的差距其实都不大,因为他们都是在乱世中,通过无数的战争中打出来的。这时候,后勤和政治等要素就很重要了。由于双方将领都是聪明人,因此对方的大战略和大战术其实一开始他们就知道。白起知道廉颇要打防御战,要消耗秦军,深入拉长秦国的补给站;廉颇也知道白起一直在等机会和赵军在长平来一场大规模决战,想要用秦军的军事经验来一战定胜负!因此,双方就是要想尽办法避免对方的优势。但是白起更胜一筹。
其次,秦国用兵被称作虎狼之师,并不是因为主帅的智谋有多么高明,而是因为有强大的后勤保障。廉颇固守是拖延之计,因为赵国国力不够,所以赵王不敢做太多消耗。因此,赵国换掉了廉颇而用赵括。赵括也不是纸上谈兵这么简单。只是他了解了赵王的意向,固然采取铤而走险的策略。所以导致赵国失败的原因是国力不能支持这么大规模的战争。
最后,赵国接收韩国上党然后任用廉颇足以阻挡秦国武安君白起的攻势,再拿出重金结交除齐国外的五国形成合纵局面则秦国必定退兵而没有第二条路可走!就在不久前孟尝君为了报在秦国的受辱狼狈外逃之仇而发起的合纵攻秦大破函谷关并令秦国割地求和。
总之,长平之战,赵国的廉颇如果想胜白起,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通过联姻、和亲、送礼物、威胁、恐吓、送城池等等一切手段,让东方五国联合起来去进攻秦国,或者一两个国家联合起来,替赵国承担点压力!因为,此时秦军主力在长平,国内空虚,所有的精兵猛将在长平跟赵国对垒,一旦六国联合起来,秦国没有理由不退兵。白起也无法在长平取胜。
白起更厉害,廉颇的战绩还不如白起的伊阙之战;但如果两人在“长平之战”较量廉颇会赢,因为他擅长的就是防御,而白起擅长的围歼战在攻城上用不上。
那谁会败呢?廉颇必败! 长平之战,是越打越久的,本来上党郡为韩国一块飞地,当地官吏不满韩侯,自请并入秦国,秦国也只是派点部队去接收而己,而韩国见上党失控,干脆说送给赵国。赵利用距离近的优势,抢先接手了上党,这才引发战争。 因中国历史历来贬秦,对长平之战的评述中,大部分时候都会刻意抬高廉颇,给人以廉颇战术正确,赵王中离间计才换廉颇,好象廉颇不走就能打赢,还顺带维护了一下君主。这是儒家惯用之手法,因为儒家最恨秦。所谓战国四名将,赵之李牧、廉颇是远不及秦之白起、王翦的,李牧强项在骑兵的运动战,廉颇都没资格列入名将,他不及王翦之子王贲,就在赵国也不及赵括他爹马服君赵奢。
战国四大将,白起,王剪,廉颇,李牧,这四人,白起明显强于另外三人,一生大小七十多场战役,未尝一败,这是其他三人都做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