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构造形迹组合
在某一特定的空间部位(不同构造层次)上的同一变形幕过程中,成因有密切联系的各项构造要素总合,称为构造形迹共生组合,简称为构造组合。研究构造形迹组合主要是查明不同构造体制中、不同尺度、不同构造层次和各种岩石单元中构造要素共生组合特征,以及构造变形样式。在一定变形体制下,形成了各种构造形迹,在不同尺度上呈一定规律排列,反映应变状态在岩体内部的有序变化。研究一个地区的构造变形是通过地质体中的各种构造形迹的应变状态表现出来,重塑构造变形的空间组合特征,建立起一个世代构造的变形模型。
2.构造序列
由于强烈造山运动期的脉动性,往往导致多个强烈变形期和宁静期的交替,造成在一个造山旋回中发生依次出现多个构造幕。这样每个构造幕形成的构造组合将会依次出现,形成有规律的顺序排列的现象,这种规律性称为构造序列(或称为变形序列)。例如,一个造山带中,其变形历史一般以大规模平卧的层理褶皱和整个地层单位的褶皱开始,在逆冲断层和推覆体的发育阶段达到了顶峰。随后便是一个或多个规模较小的褶皱幕,每个褶皱幕都影响了可能是在以前的构造幕中形成的任何一个S面,特别是叶理和分异岩性层。不论在造山带或是克拉通这种规律性较为普遍的,但是也并非完全一致,例如杨振升等(1987)对辽东太古宙变质岩的构造研究,确定了三种类型的构造序列,即红透山型、歪头山型和鞍山型。它们分别代表着由不同内容构造组合构成的构造序列,表明它们经历了不同的发展过程。红透山型是代表辽北清原地区麻粒岩相和高角闪岩相发育地区由三幕变形构成以深部相的流动褶皱作用为主的变形机制组成的构造序列。歪头山序列则主要由角闪岩相的深部流动变形机制向中部高绿片岩相的韧性剪切变形机制构成的构造序列。而鞍山型则主要代表了由中浅部的高绿片岩相到低绿片岩相的构造序列。目前所见到不同环境形成的构造样式,这是由于在该克拉通总体上,辽北隆起幅度较大剥蚀深而得以暴露出深部相构造序列的结果。因此,构造相,构造组合和构造序列的概念应用,在进行高级变质岩区构造研究中是项十分重要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