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上助听器还是听不清,可能有以下几方面影响:
1,个人听损程度和性质(极重度、神经性语言分辨率差的)
2,患病时间(假如先天或年份很长)
3,助听器性能(功率、降噪、频宽等不足)
4,单耳佩戴(双耳听损)
5,验配师选型和调试(经验不足、调试不合理)
6,初戴者(还在适应期)
7,助听器工作状态不好(比如电量不足、出声口被堵等)
8,使用环境比较嘈杂(常人也听不清)
9,个人期望值过高(助听器不可能达到正常听力)其实助听器并不能完全解决所有听力问题,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听的见和听的清是两回事。
建议去验配中心检查一下,看看是助听器的问题还是自身听力有变化。
第一层次是指对声音的感知,即对声音的接受能力,这种能力先天具有,主要与听觉系统发育是否完整和健全有关。临床上常用的纯音测听可以反映这一层次的功能。第二层次是指对声音的认知,即对声音的理解能力,是在第一层次的基础之上,由各级听觉核团和听觉中枢对声音信号的加工处理,其中包括理解、记忆等复杂的心理过程,需要后天学习才能获得。言语测试可以反映这一层次的功能。某些中枢性病变可以表现为纯音听阈正常,但言语测试得分低,说明声音的感知觉正常,而声音的认知异常,是中枢性的听觉障碍。如果是单纯的声音感知能力差,佩戴上助听器的效果应该是比较好的。如果是言语分辨能力的问题,助听器只能解决听到声音的问题,怎么能够分辨别人的言语需要经过佩戴一段时间的助听器并且经过主动的锻炼,学习才能有所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