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主要与病原菌的抗菌素药性、选用的药物及治疗是否及时有关。如果选用药物不当新形式延误了最佳治疗时机,病仔猪的死亡率会很高做好产房消毒和妊娠母猪分娩前的乳头消毒可以有效预防新生仔猪在分娩期爱到感染。用40℃1-2%高锰酸钾溶液多次擦洗乳头,方便可行。
哺乳期感染:给新生仔猪及时吃到初乳,是保证新生仔猪健康生长发育的关键一环,因为初乳中含有大量免疫球蛋白,仔猪吸吮初乳可获得被动免疫保护。如果母猪一窝产仔过多乳头为够用,饲养员可把没有吃到初乳的仔猪抱到母猪乳头前,令其吸乳,也可抱到同日分娩产仔少的母猪,令其带养,带养仔猪要提出来前用带养母猪的羊水涂抹仔猪,以便被接受。目前各地猪场根据当地疫病流行情况不同,防疫病种也不一致,采用的模式主要有:猪瘟--猪丹毒—猪肺疫;猪瘟--猪丹毒--猪肺疫--伪狂犬;猪瘟--猪丹毒--猪肺疫--伪狂犬—猪链球菌;猪瘟+伪狂犬+猪细小病毒;猪瘟+伪狂犬+猪细小病毒+猪衣原体;猪瘟+猪肺疫+猪油传染性胸膜肺炎+猪衣原体;猪瘟+伪狂犬+猪细小病毒+猪衣原体;猪瘟+伪狂犬+猪细小病毒+猪衣原体+乙型脑炎;猪瘟--猪丹毒—猪肺疫+大肠杆菌;猪瘟+伪狂犬+猪衣原体+蓝耳病;猪瘟+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大肠杆菌病;猪瘟+猪肺疫+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猪衣原体+猪气喘。以上疫病对新生仔猪的生存均构成严重的威胁,做好怀孕母猪的免疫工作新形式让新生仔猪及时吃到初乳,对提高仔猪成活率意义重大。一个猪场要采用哪种免疫模式,取决于当地的流行病学调查(主要是病原监测)的结果。在哺乳期,常见的引起仔仔死亡率的疫病有猪瘟、蓝耳病、圆环病毒病、链球菌病、衣原体病、猪附红细胞体病、大肠杆菌病、梭菌病、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等。到哺乳期后期,母源抗体水平降低,要注意及时接种当地流行疫病的相关疫苗,以保护仔猪安全度过哺乳期。对哺乳期仔猪疫病的预防,关键是要做好饲养管理工作,主要内容包括:保证给哺乳母猪提供全价饲料;给仔猪适时接种相关疫苗;环境和保育猪舍的定期严格消毒;炎热季节要注意通风,低温时令要注意保暖。
育成期感染:仔猪断奶后即进入育成期,断奶仔猪发育到1-2个月,除过留种的外,大部分都要进入市场交易,由于长途运输应激反应,交易前免疫工作不扎实,不打苗或漏注,仔猪容易在运输交易途中感染一些烈性传染(如猪瘟、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等)和消化道病,处在潜伏期的新购仔猪不加检疫就混群饲养,很易造成疫病暴发,大批猪死亡,或者疫病发 生常年不断,防不胜防,药费猛增不堪重负,倒闭终了。因引种不慎,带进疫病而导致破产的猪场枚不胜数。对育成期仔猪危害比较严重的疫病有猪瘟、蓝耳病、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猪附红细胞体病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猪流感、猪痘、猪蛔虫病。为了预防育成期感染,应该做好以下三件事,第一、一定要严格规范地执行本猪场的免疫计划,头头免疫不漏注,建立可靠的抗病群体。要根据当地疫病监测或流行情况,决定注射哪种疫苗,但是猪瘟等烈性传染病疫苗,不管当地是否发生,都必须注射。第二、引种要慎重,如果必须引种一定要从有检疫防疫资质部门保证的国家正规种猪场引种。散养户养猪数量较少,最好坚持自繁自养,安全度高。第三、对新引进的猪,一定要严格控制检疫,检疫期2个月以上每天观察和测体温,对出异常以应(体温升高、减食、精神不振等)的猪,要做进一步实验室诊断,确诊后坚决淘汰,严格消毒。
掌握猪的生理发育特点以及在猪配种期、分娩期、哺乳期和育期各个环节传染病发生流行规律,认真做好饲养管理、疫病监测、疫苗接种和圈舍环境消毒工作,实施科学养猪,就一定能养好猪,把仔猪死亡等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实现养猪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