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术和孙策的父亲关系很好,两人曾经一起讨伐董卓,而且孙坚的死也是因为袁术要攻打刘表。但是孙坚还尸骨未寒的时候,袁术就把坏心眼往孙策身上使了。
袁术强迫孙坚的夫人,也就是孙策的母亲吴氏交出孙坚在洛阳的废墟中捡到的传国玉玺,不但如此,袁术还拿走了孙坚留下来的一千多位作战勇猛的士兵和将领。
袁术无视孙策的存在,把孙坚的领地,豫州刺史的位置给了别人,并没有让孙策得到任何嘉奖。此后的袁术更加变本加厉,他不断欺骗孙策,他利用孙策作战勇猛,每次都承诺只要孙策你帮我打胜仗,我就奖励你土地、兵力、官职,但是每次都失信于孙策。
孙策这边是真心为他卖命,每次作战他都力克敌军,帮助袁绍扩张了领地,反观袁术这边,不仅没有让孙策当上官,还把答应给孙策的官职分给了自己的亲信。这种失信于人的君王怎么可能会有手下忠心为他卖命。
袁术想让孙策平定江东,其实暗地里是想让江东的猛士除掉孙策,这一决定正和孙策的意,当初我为你效命,现在你还想除掉我,那我就借此机会和你撇开关系,孙策也说要是把父亲的兵力给我,我从江东回来就帮你打天下,心怀鬼胎的袁术当然同意。
没想到孙坚的部队和孙策作战勇猛,不但击败了江东的势力,还在那里封王,历史证明和袁术这样的人在一起只有和他一起灭亡的下场。
孙策为什么投靠袁术
孙策为什么要投靠袁术,因为当时形式所迫,孙策在自己父亲去世的悲痛情况下,投靠袁术加上自己在江东的地位还不够牢靠,而且当时的袁术在淮南可以说是富甲一方,军事实力也很强,孙策想接袁术来发展自己的力量。
孙坚北上讨伐南阳的时候,主动把南阳让给了袁术,但是袁术自己却在南阳过着十分奢糜的生活,他被曹操打败后逃到寿春,孙坚死后,袁术把孙坚的部队全部归为己有,孙策投靠袁术的很大原因就是想要拿回父亲的军队。
袁术一直想做皇帝梦,但是无奈自己的实力不够强大,就到处扩张地盘,孙策没办法,因为他有更长远的目标,就跟着袁术一起打仗。袁术曾经答应过让孙策做九江郡太守,但是最后却给了自己的亲信,孙策非常不满。
之后孙策花了两年时间打下的庐江,最后袁术又让刘勋去做太守,这下孙策是看清这袁术什么想法了,原来根本就不想让我发展起来,处处为难我,我打下的功绩,你拿去分给别人。
此后孙策也变聪明了,他常常给袁术开口头支票,他对袁术说,你帮我打江东,完了之后我帮你打天下,当然隐含的条件是袁术归还孙坚以前的部队,没想到这一次袁术竟然同意了,给了孙策一千多人的部队,孙坚以前的老将也一起随孙策前往。
在袁术看来,这一招看似给孙策大量兵力,但其实是借刀杀人,江东人才辈出,光凭你一个孙策还是难以攻破,到时候你就算插翅也难逃。孙策因为为人豪爽,武艺高强在讨伐的途中他一边行军一边招兵买马,等到了江东已经拥有奖金五千人的部队。
结果孙策大获全胜战无不胜,成为江东猛虎,伺候孙策有了自己的势力范围,加上手下人武艺高强,也逐渐脱离袁术的掌控。
袁术讨伐战指的就是曹操讨伐袁术的战争,这是三国时期一场著名的战役,这是因为袁术不听劝告,妄图称帝,遭到围剿的战争,这是袁术自称天子的下场,也是他建立的钟氏政权王朝的崩溃。
在得知袁术自称天子后,孙策就果断退出了和袁术的合作,他写信给袁术手下的舅父,撇清了和袁术的关系,这也表明,袁术称帝在这件事,普遍不被看好,但是往往当局者迷。
随着孙策的离去,袁术失去了在江东的势力范围,自身的实力大减,对整个华南地区的影响力也一落千丈,再加上吕布在淮北对袁术的侵略,袁术曾经想要通过转嫁危机来缓和局势,他发兵攻陈,但是被曹操的汉军镇压,袁术被迫转移到淮南。
袁术自身的力量被无限削弱,内部又动荡不安,吕布在袁术的要求下攻打刘备,曹操支持刘备抵抗,曹刘大军在下邳展开了对吕布的作战,吕布出境危机,他向袁术求救,袁术只派少部分人马救援,下邳也被击败,眼看吕布已经没有利用价值,袁术转过头攻打孙策,想要夺回自己的领地,但是此时的孙策已经不是当年的孙策,孙策击破袁术军队,进一步加强自己在江东的势力。
另一方面,袁术的国库空虚,军队实力也下降,袁术把皇宫烧了逃到各个袁绍那里,想要苟且偷安,但是在途中被刘备截击,自己的大将也被杀了,袁术看自己已经没有重回巅峰的机会,在都城寿春中病死。
孙坚死后,部队散了。孙策就近投靠袁术,做了袁术的部将。
只是公司破产,老板儿子去打工而已。之所以选择袁术,我想大概是因为袁术四世三公,是个大企业大老板。并且自己老爸手下人有很多跟着袁术混,过去有个照应吧。袁术有实力,又和袁绍不合,觊觎荆州地盘,在南方唯一可能为孙坚报仇的人。后来又把老爸的员工拉出来自己成立公司了。
关于三国,有很多版本。我只从历史方面(陈寿《三国志》)来分析。
长沙太守孙坚原就是袁术的部下。公元191年,袁术遣孙坚攻打荆州,孙坚战败,为黄祖所杀,其子孙策率残部撤回。
所以,无所谓投奔,孙坚孙策原就是袁术的部下。只是孙策后来翅膀硬了,又封袁术称帝,倒行逆施,众叛亲离,所以就宣布与其脱离关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