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不老的背景

2025-05-17 13:15:06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我们读正文 名师到身边,亲自来指点!
窗外是参天①的杨柳。院子在山沟里,山上全是树。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句导读:运用比喻的方法,描写了漫山遍野绿意盎然,林间松涛阵阵、叶间微泛绿波的画面,喻示着老人投身山林、为改造山沟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段导读:这一自然段是文章的第一部分:运用比喻的方法,描绘了老人改造山林、绿化家园所作的巨大贡献。
我知道这条山沟所处的大环境。这是中国的晋西北,是西伯利亚大风常来肆虐③的地方,是干旱、霜冻、沙尘暴等与生命作对的怪物盘踞④之地。过去,这里风吹沙起,能一直埋到城头。县志载:“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⑤而坠。”〔句导读:这句话的意思是风大的时候,能把牛马等大牲畜吹得向后倒退,有时能把它们卷上七八米的高空再抛下来。〕就在如此险恶⑥的地方,我对面这个手端一杆旱烟袋的瘦小老头,竟⑦创造了这块绿洲。
段导读:主要写老人改造山林所面临的恶劣险峻的自然环境。
我知道这个院子里的小环境。一排三间房,就剩下老者一人。老人每天早晨抓把柴煮饭,抽袋烟睡觉。65岁那年,他组织了七位老汉开始治理这条沟,现在已有五人离世。他可敬的老伴,与他风雨同舟⑧一生;一天他栽树回来时,发现她已静静地躺在炕上过世了。他已经81岁,知道终有一天自己也会爬不起来。他唯一的女儿三番五次⑨地从城里回来,接他去享清福,他不走。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择,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归宿⑩。〔句导读:面临享福与吃苦的选择,老农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吃苦,选择了开辟山沟、改造山林的艰苦之路,因为他街道自己还有许多事情没有完成,这条山沟还需要他,需要他不断地种树绿化,因为他愿意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这山沟,将自己的生命都奉献给这青山。〕
段导读:主要写老人改造山林所面临的简陋艰辛的生活条件。
他敲着旱烟锅不紧不慢地说着,村干部在旁边恭敬⑾地补充着……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⑿。〔句导读:青山为证,绿树为凭。面对着这样恶劣的环境,老人绿化造林,15年如一日,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一亩约667平方米)林网,难道不是了不起的奇迹吗?〕去年冬天,他用林业收入资助每户村发买了一台电视机——他还有宏伟⒀设想,还要栽树,直到自己爬不起来为止。
段导读:主要写村干部补充老人改造山林所取得的成绩和为人们所作的贡献。
在屋里说完话,老人陪我们到沟里去看树。杨树、柳树,如臂如股,劲挺⒁在山洼山腰。看不见它们的根,山洪涌下的泥埋住了树的下半截,树却勇敢地顶住了它的凶猛⒂。这山已失去了原来的坡形,依着一层层的树形成一层层的梯。老人说:“这树下的淤泥有两米厚,都是好土啊。”是的,保住了这黄土,我们才有这绿树;有了这绿树,我们才守住了这片土。〔句导读:黄土和绿树是互依互存,不可分割的。黄土提供了绿树成长所需的养料,而绿树的根则扎紧、牵绊着黄土,使之不至于流失。这正如老农与青山是息息相关,不可分割的。这片青山养育了老农,而老农用自己一生的努力,创造了这片绿色的奇迹,作为对青山的回报。其实人与自然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段导读:主要写老人陪我们去沟里看树所见到的情景。
第2~5自然段是文章的第二部分:主要写老人改造山林、绿化家园所面临的大小环境以及所取得的成绩。
看完树,我们在村口道别。老人拄着拐杖,慢慢迈进他那个绿风荡漾⒃的小院。我不禁鼻子一酸——也许老进去后就再也出不来了。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⒄。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句导读:“另一种东西”,表面上指的是老农创造的这片绿洲,事实上还包含着开辟山林、绿化家园的精神和造福后代的情怀。〕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句导读:老人用自己的勤劳善良创造了这片绿洲,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值,生命的意义在茫茫青山中得到无限扩张,必将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
段导读:主要写同老人道别时我的感受。
这位普通老人让我领悟⒅到:青山是不会老的。
段导读:主要写我的感悟,点明文章主题。
第6~7自然段是文章的第三部分:主要写“我”的感悟:青山是不会老的。点明了文章的主题。

注释:
①〔参天〕(树木等)高耸在天空中。如:松柏参天。
③〔肆虐〕任意残杀和破坏。
④〔盘踞〕非法占据。
⑤〔丈〕原市制单位,一丈约等于3.3333米。
⑥〔险恶〕凶险可怕。
⑦〔竟〕出乎意料的意思。要与“竞争”的“竞”区分开。
⑧〔风雨同舟〕比喻共同度过困难。
⑨〔三番五次〕形容很多次。
⑩〔归宿〕人或事物的最终着落。文中指老人生命的终结地。
⑾〔恭敬〕对尊长或宾客严肃有礼貌。
⑿〔奇迹〕想像不到的不平凡的事情。例句: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可以创造出人类历史上的奇迹。
⒀〔宏伟〕(规模、计划等)雄壮伟大。例句:这真是一项宏伟的工程。
⒁〔劲挺〕坚强有力地挺立着。
⒂〔凶猛〕(气势、力量)凶恶强大。如:来势凶猛。
⒃〔荡漾〕(水波)一起一伏地动。
⒄〔价值〕积极的作用。例句:生命的价值在于奉献。
⒅〔领悟〕领会。例句:他从这件普通的事情中领悟出了深刻的道理。

回答(2):

西北地区的气候

西北地区总面积300多万平方公里,资源丰富,气候复杂,总的特点是比较干旱,大部分地方属大陆性气候,年温差、日温差大。为方便研究,现分项目讨论一下:
气温分布:
西北地区气温分布受地形影响显著,受纬度影响小于东部地区,冬季1月份的气温分布,新疆东北部的富蕴、青河可以冷到-50度,一般也在-28度以下;青海因为海拔高,气候寒冷,南部高原上海拔4200多米的玛多,最冷的时候也在-48.1度,是全国最寒冷的地区之一。陕西的榆林最冷时也达到-30度。而陕西东南部气候相对温暖,可以在0度以上。夏天西北地区气候干热(青海除外),陕西中部的盆地,如西安经常出现40度以上的高温,最热时达到44度。甘肃西北部的沙漠如敦煌也出现过43.6度的高温。吐鲁番是中国著名的“火洲”,最热时达到48摄氏度。西北地区气候比较干旱,大部分地区降水量不到600毫米,只有陕西南部山区、甘肃南部、青海南部和新疆东部的迎风坡在600-1000毫米之间,甘肃乌鞘岭以西、以北的广大地区,降水量不到200毫米,尤其是青海的柴达木盆地、新疆的塔里木盆地和甘肃的敦煌盆地,降水量都不到50毫米,青海的冷湖、新疆的罗布泊、南疆的若羌、且末、伊吾盆地中的淖毛湖、吐鲁番、哈密盆地降水量甚至只有10毫米多,是全国最为干旱的地方。如此干旱的程度在全世界也是罕见的!
日照和云量:
西北大部分地区日照极为充足,太阳辐射强烈,太阳能资源极为丰富。除了东南部的湿润地区外,大部分地方日照在2600-3500小时,日照百分率在60-80%,陕西北部的府谷也达到2900多小时,甘肃敦煌达到3200多小时,青海的冷湖、新疆的星星峡更是超过3500小时,日照百分率超过80%,是亚洲日照最多的地方,在全世界排名第三(仅次于撒哈拉沙漠和南美洲安第斯山)。西北大部分地区云量在60%以下,甘肃河西走廊云量在45%以下,青海的柴达木盆地云量也不到50%,是全国晴天最多的地方之一。青海高原因为海拔在3000米以上,大气透明度高,太阳辐射极为强烈(仅次于西藏),西南部的五道梁气象站年平均太阳辐射量达到176.1千卡/平方厘米,比东部地区高出70%以上!
就是兰州,太阳辐射也超过北京的7%,西宁则超过北京的10%。

回答(3):

http://image.baidu.com/i?ct=201326592&cl=2&lm=-1&tn=baiduimage&pv=&word=%C7%E0%C9%BD%B2%BB%C0%CF&z=0

回答(4):

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