犰狳的特征是什么?

2025-05-22 07:07:17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犰狳,俗称“披甲猪”。贫齿目的1科。体长12.5~100厘米,尾长2.5~50厘米,体重可达50千克以上;上体两侧和4肢外侧常覆盖着骨板与鳞板,构成保护躯体的盔甲,这一盔甲由几列可动的横带分成前后两部,横带间由弹性皮肤连接,可将身体蜷缩成球状,以防御天敌侵害;耳小;舌能伸缩;前肢3—5指,指爪弯曲强大,后肢5趾,具爪;牙齿细小,钉状,终生生长。共9属21种,分布从北美洲至南美洲。

尽管犰狳怪模怪样,长相介于猪和穿山甲之间,犰狳还是和食蚁兽和树懒等树栖哺乳动物血缘最为接近。它和它们一起被列为曾被称为“贫齿目”的一类古代物种。虽然字面上“无齿”,但是和食蚁兽不同,犰狳的确有一副简单、牙一样的圆形“牙齿”。这一目类已于最近被更名为异关节亚目。

犰狳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最明显特征是它的一副鳞状铠甲。就是因为这副甲胄,它被西班牙征服者冠以“披甲猪”之称。在西班牙人在中美洲肆虐的时代,他们常常见到阿兹台克部族人中的小贩在村镇的集市上用犰狳肉换取可可豆。他们也注意到犰狳肉“非常美味可口”。

尽管现在一些人仍然猎取犰狳,取其肉食用,取其皮制成篮筐,但是犰狳主要还是作为科研对象,用来研究遗传学和胚胎学。科学家有可能证明在彻底消灭麻风病的努力中,犰狳可以扮演重要角色。

遥远的过去

虽然动作缓慢、笨拙,外表傻乎乎的,犰狳却已经在地球上生存了5500万年。在冰河期,它是繁茂的一个种群,至少包括体重达2000磅的一种叫雕齿兽的巨兽。千百年后,它们中的大部分都灭绝了,只有20个物种幸存下来。其中,除了一个物种之外,都生活在拉丁美洲。在南美热带雨林中的犰狳,有5英寸长的小家伙,也有100磅重的巨兽。

可以抵御大部分食肉动物的一身甲胄是犰狳得以存活至今的重要因素之一。这副甲胄包括由鳞状角质化表皮包裹的骨质薄片。它像盾一样护卫着头、背、肋、足和尾部。甲胄上还有一系列的皱裂,使身体可以在自由移动中随意弯曲,尽管这套甲胄使犰狳行动起来步态僵直、古怪。在覆盖着铠甲的头部长着两只明显特大的耳朵。犰狳的下腹部和腿内侧没有这种独特的甲胄,但是有厚厚的表皮包裹。

九皱犰狳因背上的九条皱褶而得其名。它是在美国现存的唯一物种。它体长10英寸,有9~15磅重。从生态学角度看,它从美国内部边界迁入美国的时间并不十分久远。当巴拿马地峡在900万年前重新连接南北美大陆时,犰狳、负鼠和硕大的地獭与其他动物一起走过地峡迁徙至北方、硕大的地獭在上次冰河期即将结束时灭绝了。犰狳却活了下来,但仅限于一定的区域,而负鼠却成功地散布到北美大陆各处。

在美国,在人们开垦荒原、消灭了犰狳的天敌之前,它的分布一直局限于南学家埃莉塔诺·斯托尔斯发现犰狳对麻风病极易感染,是天生的病菌培养体。主要由于她的工作和全美健康组织的资助,犰狳的寄生实验中心在南北美洲和欧洲大量建立起来,成为廉价的麻风病菌来源。这就为促进生产更为有效的疫苗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受到麻风病和艾滋病之间共性的启发,科学家正在进行调查研究,来弄清是否可以把犰狳作为实验载体来帮助探求艾滋病的病因和治疗方法。也许有一天,这种怪模怪样的犰狳会在治疗人类的“沉疴”和“新疾”两个方面都扮演起关键角色。

犰狳会因各种食肉天敌的捕食而夭折。这些天敌包括狗、美国山猫、熊和郊狼。在受到威胁的情况下,犰狳会奔向附近的树丛,用浓密的枝条作屏障,或者团成一个紧密的球体。如果有一两分钟的时间进行躲避,它会飞速地刨出一个可以紧紧裹住身体的洞穴,这使得攻击者几乎不可能把它拽出来。

不过,犰狳最大的天敌还是人和车辆。它天生近视,又有上公路觅食死亡猎物的习性,所以它常常会出现在公路上。犰狳所具有的“自然惊吓反应”使情况变得更糟。一受到惊吓,犰狳便向上跳跃,恰恰就撞在途经车辆的下部。

“益”、“害”兼有

犰狳是一种益兽,要吃掉大量的白蚁、火蚁、甘蔗蛀虫、蝎子、切根虫和其他害虫。但是另一方面,当昆虫食物缺乏时,犰狳就要转向农田。它可以使花生、玉米和甜瓜等庄稼造成严重损失。从生态角度讲,犰狳的洞穴也为习惯穴居的猫头鹰、家兔和负鼠,甚至鼻鼠提供了理想的寄居洞穴。但是犰狳的洞穴也损害了大堤和路基的安全性,还常常使得过路的牲畜摔断腿骨。犰狳肉的鲜美,使得它长期以来成为猎人的捕杀对象。据说经过烘烤,它有一种鲜美味道,胜过猪肉。甚至时至今日,农村的家庭餐桌上偶尔还会出现这道“穷人的猪肉”。除此之外,在有这种动物栖息的地区,犰狳外皮还被制成篮子或被做成像吉他一样乐器的弦。

犰狳生性温顺,易于驯养,拿在手中也不用担心咬手。一些人还把它作为宠物饲养,防治白蚁和其他家中害虫。但是犰狳的强烈的麝香气味对家庭环境却是一种污染。最近,设在路易斯安那州、新伊比利亚海湾南部研究所的生化部的里奥格兰河(美国和墨西哥之间)和里奥布瑞泽斯河流域,以及中得克萨斯地区。1928年,这种动物曾在俄克拉荷马和路易斯安那地区被发现过。自那时以来,犰狳慢慢向北扩张,进入阿肯色州,向东则扩张到海湾边缘。

另外,一支独立的佛罗里达犰狳群体源于一些曾被作为宠物饲养、后又放归于原野的犰狳。它们在20纪50年代和扩散到海湾边缘的犰狳一同出现在这一区域。自那以后,犰狳栖息区域扩大至佐治亚、俄克拉荷马和堪萨斯。不过,向北方的扩散看来是不可能的。如果冬季过冷,它们会冻饿而死。它们没有冬眠的习惯。

生存本领

根据动物学家的研究,犰狳在哺乳动物中,是具备最完善的自然防御能力的动物之一。其防御手段可概括为:“一逃、二堵、三伪装”。

所谓“逃”,即逃跑的速度相当惊人,犰狳具有令人吃惊的嗅觉和视觉,当它所到处处境危险时,能以极快的速度把自己的身体隐藏到沙土里。别看它的腿短,掘土挖洞的本领却很强。曾有人这样描述犰狳的打洞本领:它打洞速度非常快,你骑在马上还看见它,但在下马一瞬间,它已钻到土里去了。所谓“堵”,就是它逃入土洞以后,用犰狳的尾部盾甲紧紧堵住洞口,好似“挡箭牌”一样,使敌害无法伤害它。所谓“伪装”,就是前述的蜷曲法,全身蜷缩成球形,身体被四面八方的“铁甲”所包围,让敌害想咬它也无从人手。

为了生存,犰狳除了身上御敌的甲胄外,还有杂食、昼伏夜出和能够栖息在自然界形成的天然洞穴等有利习性。栖息处可以是茂密的灌木丛、草地、荒野,通常还有一处浅塘或泥坑用来浴身。

白日,犰狳躲在自然形成的洞穴或自掘的洞穴里,洞穴狭窄,截面为圆形,直径大概有8~10英寸,有时可达25英寸长。通常地穴有几处分支,其中的一个终止在一个巢穴处。巢穴里面铺着柔软的树叶和干草。一只能干的犰狳能打几个洞穴,每个又都有几处出口。这些洞口隐藏在树根间、空树杆里或堤脚下。

爬行中,犰狳能翻过电篱,在浅水中跋涉。如果河流较窄,犰狳就深吸一口气,潜进水中,从河底爬上对岸。如果河宽,它就吸人空气,让肠胃涨满,然后游过去。

在昆虫食物供不应求时,犰狳就会增加觅食时间,连白天也外出活动。觅食对象也扩大到小型蜥蜴、火龙、蛇、青蛙和蟾蜍。它偏爱蛇蛋,偶尔也吃鹌鹑、火鸡和其他地面筑巢的禽蛋和幼禽。有些犰狳也吃偶然遇到的鸡蛋和小型哺乳动物。

雌雄犰狳一般占据不同的领地。可是当夏末交配季节到来时,雄犰狳就出发去寻找雌性配偶。交配后,它们再度分道扬镳。犰狳在孕期有一种独特的生理机能。一个受精卵会很快分裂为独立的两个,然后再分裂为独立的四个。四个受精卵具有丝毫不差的染色体结构。然后这种分裂停止了。之后在输卵管中,它们“畅游”一个月左右进入子宫。一般同一胎出生的幼犰狳都具有同一性别。这一现象使科学家有机会研究同一组基因是如何对动物的后代的生长和发育发挥影响的。

犰狳的怀孕时间决定了小犰狳在每年三月后或四月出生,那时昆虫食物丰饶。出生时的小犰狳身体发育几近完成。除了身体大小,各方面都几乎和成年犰狳一样。它们的甲胄柔软,易于弯曲。随年龄的增加,铠甲会变硬。出生后几个小时,小犰狳就已经可以跟着妈妈去夜袭觅食了。不过,断奶还要两个月后。那时,它们就各自外出寻找自己的领地去了。小犰狳两到三年成熟,除非发生意外,寿命一般为1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