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配是鸭育种工作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选配一般分为个体选配和种群选配,其主要作用有稳定遗传和创造必要变异两个方面。
(1)个体选配 个体选配是考虑交配双方个体品质对比和亲缘关系远近的一种选配方式,主要包括同质选配、异质选配和近交等。
①同质选配 同质选配就是选用经济性能特点、性能表现或育种值相近的优秀个体配种,以期获得相似的优秀后代。选择的双方越相似,越有可能将共同的优点遗传给后代。同质选配的作用,主要是使亲本的优良性状稳定地遗传给后代,使优良的性状得以保持与巩固。
②异质选配 异质选配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选择有不同优异性状的公母鸭相配,以期使两个性状结合在一起,从而获得兼有双亲不同优点的后代,如选生长快的公鸭和产蛋量多的母鸭相配;另一种是选同一性状但优劣程度不同的公母鸭相配,在后代中以一方的优秀性能代替另一方不理想表现,即所谓以优改劣,如有些高产母鸭蛋壳质量差,可选经测定过的具有优质蛋壳质量遗传潜力的公鸭与之交配,以期后代这一缺点得以改进。
③近交 根据公母鸭的亲缘关系进行的选配称为亲缘选配。近交的主要作用有固定优良性状、揭露有害基因、保持优良血统和提高群体同质性等。
(2)种群选配 种群指一个类群、品系、品种或种属等种用群体的简称。种群选配是根据与配双方隶属于相同或不同的种群而进行的选配,可分为纯种繁育与杂交繁育两大类,而杂交繁育又可分为育种性杂交和经济杂交两类。
纯种繁育简称“纯繁”,是指在本种群范围内,通过选种选配、品系繁育、改善培育条件等措施,以提高种群性能的一种方法。其基本任务是保持和发展一个种群的优良特性,增加种群内优良个体的比重,克服该种群的某些缺点,达到保持种群纯度和提高整个种群质量的目的。纯繁有以下两个作用,一是巩固遗传性,使种群固有的优良品质得以长期保持,并迅速增加同类型优良个体的数量;二是提高现有品质,使种群水平不断稳步上升。
杂交繁育简称“杂交”,是选择不同种群的个体进行配种。不同品种间的交配常叫作“杂交”,不同品系间的交配叫作“系间杂交”,不同种或不同属间的交配叫作“远缘杂交”。杂交类型通常有以下几种:
①级进杂交 指用高产的优良品种公鸭与低产品种母鸭杂交,所得的杂种后代母鸭再与高产的优良品种公鸭杂交,一般连续进行3~4代,就能迅速而有效地改造低产品种。当需要彻底改造某个种群(品种、品系)的生产性能或者是改变生产性能方向时,常用级进杂交。
②导入杂交 就是在原有种群的局部范围内引入不高于1/4的外血,以便在保持原有种群的基础上克服个别缺点。当原有种群生产性能基本上符合需要,局部缺点在纯繁下不易克服,此时宜采用导入杂交。
③育成杂交 指用两个或更多的种群相互杂交,在杂种后代中选优固定,育成一个符合需要的品种。当原有品种不能满足需要,也没有任何外来品种能完全替代时,常采用育成杂交。
④品系杂交的配套利用 专门化品系的培育及杂交配套系的生产是现代养鸭业生产的必然要求。建立品系的目的在于开展品系配套杂交,利用其杂种优势,提高鸭的生产性能,培育具有特色的商用配套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