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大林业工程为:天然林保护工程、三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等重点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环北京地区防沙治沙工程、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重点地区以速生丰产用材林为主的林业产业建设工程。
六大林业重点工程意义都在于发挥森林作为“大自然总调度室”的作用,同时提高我国森林资源的蓄积量,满足国民经济各部门对森林资源的需求。
六大工程区别联系如下:
一、天然林保护工程(Natural Forest Protection Project)
天然林保护工程,是指从根本上遏制生态环境恶化,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国家中长远计划工程;
1、工程实施范围包括: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地区和东北、内蒙古等重点国有林区的17个省区市的734个县和167个森工局。
2、主要实现三大目标:一是切实保护好现有森林资源;二是加快森林资源培育步伐;三是妥善分流安置富余林业职工。
二、三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等重点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
三北和长江流域等重点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是我国涵盖面最大的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
1、工程实施范围:三北地区、沿海、珠江、淮河、太行山、平原地区和洞庭湖、鄱阳湖、长江中下游地区。
2、主要实现目标:1979年到2050年,历时71年,分三个阶段、七期工程进行 ,规划造林5.35亿亩。到2050年,三北地区的森林覆盖率将由1979年的5.05%提高到14.95。改善生态环境,减少自然灾害,维护生存空间。
三、退耕还林还草工程
退耕还林工程始于1999年,是迄今为止我国政策性最强、投资量最大、涉及面最广、群众参与程度最高的一项生态建设工程,也是最大的强农惠农项目,仅中央投入的工程资金就超过4300多亿元,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生态建设工程;
1、工程实施范围:覆盖了中西部所有省区市及部分东部省区。
2、主要实现目标:退耕还林2.2亿亩,宜林荒山荒地造林2.6亿亩。工程建成后,工程区将增加林草覆盖率5个百分点,水土流失控制面积13亿亩,防风固沙控制面积15.4亿亩。
四、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
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是为固土防沙,减少京津沙尘天气而出台的一项针对京津周边地区土地沙化的治理措施。一期工程于2002年启动至今,二期工程正在筹划当中。
1、工程实施范围:工程区西起内蒙古的达茂旗,东至内蒙古的阿鲁科尔沁旗,南起山西的代县,北至内蒙古的东乌珠穆沁旗,涉及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及内蒙古等五省(区、市)的75个县(旗)。
2、主要实现目标:到2010年,通过对现有植被的保护,封沙育林,飞播造林、人工造林、退耕还林、草地治理等生物措施和小流域综合治理等工程措施,使工程区可治理的沙化土地得到基本治理,生态环境明显好转,风沙天气和沙尘暴天气明显减少;
从总体上遏制沙化土地的扩展趋势,使北京周围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五、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
通过实施全国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总体规划,拯救一批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扩大、完善和新建一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禁猎区。
1、工程实施范围:东北山地平原区、蒙新高原荒漠区、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区、青藏高原高寒区、西南高山峡谷区、中南西部山地丘陵区、华东丘陵平原区和华南低山丘陵区共8个建设区域。
2、主要实现目标:到建设期末,使我国自然保护区数量达到2500个,总面积1.728亿公顷,占国土面积的18%。形成一个以自然保护区、重要湿地为主体,布局合理、类型齐全、设施先进、管理高效、具有国际重要影响的自然保护网络。
六、重点地区以速生丰产用材林为主的林业产业建设工程
主要解决木材供应问题,减轻木材需求对森林资源的压力。
1、工程实施范围:工程布局于我国400毫米等雨量线以东的18个省区的886个县、114个林业局、场;
2、主要实现目标:计划在2001年至2015年间,分三期建立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近2亿亩。工程建成后,提供的木材约占我国当时商品材消费量的40%。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六大林业工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天然林保护工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北”防护林工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全国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退耕还林工程
参考资料来源:国家林业局——加快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工程建设
1、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
主要解决天然林的休养生息和恢复发展问题。工程实施范围包括: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地区和东北、内蒙古等重点国有林区的17个省区市的734个县和167个森工局。从2000年至2010年主要实现三大目标:一是切实保护好现有森林资源;二是加快森林资源培育步伐;三是妥善分流安置富余林业职工。
2、退耕还林工程
这是涉及面最广、政策性最强、群众参与度最高的再造秀美山川的关键工程,主要解决重点地区的水土流失问题。工程覆盖了中西部所有省区市及部分东部省区。规划在2001年至2010年间,退耕还林2.2亿亩,宜林荒山荒地造林2.6亿亩。工程建成后,工程区将增加林草覆盖率5个百分点,水土流失控制面积13亿亩,防风固沙控制面积15.4亿亩。
3、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
主要解决首都周围地区的风沙危害问题。工程建设范围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5省区市的75个县,总面积为46万平方公里。工程建成后,京津地区的生态将大为改观。
4、“三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等重点防护林建设工程
具体包括“三北”防护林第四期工程,长江、沿海、珠江防护林二期工程和太行山、平原绿化二期工程。主要解决“三北”地区防沙治沙问题和其他地区各不相同的生态问题。
5、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
主要解决物种保护、自然保护、湿地保护等问题。工程实施范围包括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的天然分布区、生态脆弱地区和湿地地区等。到2010年,使全国自然保护区总数达到1800个,其中国家级220个,自然保护区面积占国土面积的比例达到16.14%。
6、重点地区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工程
主要解决木材供应问题,减轻木材需求对森林资源的压力。工程布局于我国400毫米等雨量线以东的18个省区的886个县、114个林业局、场,计划在2001年至2015年间,分三期建立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近2亿亩。工程建成后,提供的木材约占我国当时商品材消费量的40%。
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去年完成造林面积85.61万公顷;森林管护面积达到9026.82万公顷;共安置和分流企业富余职工28.22万人。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地区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在工程区内已全面停止了天然林的商品性采伐。
退耕还林工程去年完成造林面积442.36万公顷,是2001年的5.08倍。退耕还林面积占全国造林面积的56.88%。全年兑现粮食51.62亿公斤、现金4.58亿元,1031万农户从中受益。
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去年全面启动,共完成造林面积67.64万公顷,各项治理总面积达到141.61万公顷。
在三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等重点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中,三北防护林建设工程把防沙治沙放在了突出位置,加大了封育比重,新封山育林面积37.80万公顷。去年共完成造林45.38万公顷,营造防护林的比重达到76.65%。长江、沿海、珠江、太行山、平原绿化五个防护林工程共完成造林32.19万公顷。
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去年主要完成了15个重点物种拯救、自然保护区建设和湿地示范工程建设的专项规划。大熊猫、朱鹮、金丝猴、老虎、藏羚羊、兰科植物、苏铁等濒危物种的拯救繁育工作取得新进展。2002年,全国新建自然保护区249处,建立野生动物种源繁育基地304个,珍稀野生植物培植基地156个。
重点地区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工程自去年正式启动后,全年共营造速生丰产用材林11.42万公顷。按培育目的分,纸浆原料林2.30万公顷,人造板原料林3.39万公顷,大径级用材林2.06万公顷,其他工业原料林3.67万公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