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申请书应是社区服刑人员向社区矫正机构提出的,居住地变更申请书,不是“司法所居住地变更申请书”。它是社区矫正工作中的一种格式化申请书,在当地司法所或社区矫正办公室有格式化的样本,可以向社区矫正工作者或执行机构提出请求,索取格式化的样本。
《社区矫正执法文书格式目录与样本》
……
7、社区矫正人员外出(居住地变更)审批表(文书7)
根据《实施办法》第13条、第14条设计。可根据外出、居住地变更分别填写相应内容。
用于外出审批时,社区矫正人员外出7天以内的,可只填写到“司法所意见”一栏。备注栏由司法所根据社区矫正人员外出返回时报告情况填写。一式两份,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司法所各存档一份。
用于居住地变更审批时,一式五份,现居住地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司法所各存档一份;随移交档案送新居住地司法行政机关一份;附《社区矫正人员信息表》,抄送现居住地县级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各一份。新居住地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在接收居住地变更的社区矫正人员后,将随档移交的《居住地变更审批表》复印并连同重新填写的《社区矫正人员信息表》,送新居住地县级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
申请书应是社区服刑人员向社区矫正机构提出的,居住地变更申请书,不是“司法所居住地变更申请书”。它是社区矫正工作中的一种格式化申请书,在当地司法所或社区矫正办公室有格式化的样本,可以向社区矫正工作者或执行机构提出请求,索取格式化的样本。
用于外出审批时,社区矫正人员外出7天以内的,可只填写到“司法所意见”一栏。备注栏由司法所根据社区矫正人员外出返回时报告情况填写。一式两份,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司法所各存档一份。
用于居住地变更审批时,一式五份,现居住地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司法所各存档一份;随移交档案送新居住地司法行政机关一份;附《社区矫正人员信息表》,抄送现居住地县级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各一份。新居住地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在接收居住地变更的社区矫正人员后,将随档移交的《居住地变更审批表》复印并连同重新填写的《社区矫正人员信息表》,送新居住地县级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
如果你想申请法院援助的话,一般要符合一定的条件,比如说你持有低保证,如果没有低保证要到所居住的居委会出具生活困难的证明,有残疾证的话,也要到居委会出具没有生活来源的证明,总之要证明是的家庭人均收入在当地最低工资以下。然后你就可以持这些材料到你的案子的所在法院的同级司法局申请法律援助。
居住地变更申请书
嘉北司法所:
本人 ,男(女),于 年 月 日出生,现年 周岁,身份证号码 ;户籍地
,居住地 ;
年 月 日因犯 罪被 人民法院判处 ,于 年 月 日到 县(区)司法局嘉北司法所接受社区矫正,矫正期限为 年 月 日至 年 月 日。
现因居住地变更至 ,特向司法所申请居住地变更。
特此申请!
申请人: (指印)
年 月 日
被判缓刑申请的异地执行,但由于因居所变化确需变更居住地的,可以申请回原籍执行。 根据《社区矫正实施办法》第十四条的规定,社区矫正人员因居所变化确需变更居住地的,应当提前一个月提出书面申请,由司法所签署意见后报经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审批。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在征求社区矫正人员新居住地县级司法行政机关的意见后作出决定。 《刑法》 第七十六条 对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依法实行社区矫正,如果没有本法第七十七条规定的情形,缓刑考验期满,原判的刑罚就不再执行,并公开予以宣告。 《社区矫正实施办法》 第十四条 社区矫正人员未经批准不得变更居住的县(市、区、旗)。 社区矫正人员因居所变化确需变更居住地的,应当提前一个月提出书面申请,由司法所签署意见后报经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审批。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在征求社区矫正人员新居住地县级司法行政机关的意见后作出决定。 经批准变更居住地的,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应当自作出决定之日起三个工作日内,将有关法律文书和矫正档案移交新居住地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有关法律文书应当抄送现居住地及新居住地县级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社区矫正人员应当自收到决定之日起七日内到新居住地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报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