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哪位好人可以总结一下:辛亥革命与戊戌变法的异同点?谢谢……

2025-05-13 10:25:35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相同点:(1)发生背景:民族资本主义的发戛,民族危机的加深。 (2)主张: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挽救民族危机。(3)影响: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符今历史发展的潮流,具有爱国和进步意义。(4)实践结果:都失败了,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的民族危机依然严重。(5)失败原因:客观原因是封建势力的强大,都与袁世凯有关;主观原因是阶级局限性和时代的局限性。6)两者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运动,都没有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纲领。
不同点:(1)代表阶层:戊戌变法代表的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上层的利益,辛亥革命代表的是民族资产阶级中下层的利益。(2)变革的手段和目的:戊戌变法是通过自上而下的方式建立君主立宪制政体,辛亥革命是用暴力手段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3)性质: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4)戊戌变法没有触及封建土地制度,辛亥革命主张用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取代封建土地所有制。(5)实际影响:戊戌变来,其他措施基本被废除,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法成果除了京师大学堂保留下;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回答(2):

要比较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有什么异同点,可以从它们的目标、性质来分析。
就二者的目标而言,有相同之处。那就是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目的,都是为了拯救危难中的中国,十九世纪末叶,中国处于列强的瓜分危机之中,孙中山称当时的中国实际上是处于次殖民地的地位,这种次殖民地较之全殖民地更为悲惨。因为全殖民地只是一个列强的属国,而次殖民地是许多列强共同的附属国,其地位较之全殖民地更不如。一切有志救国的仁人义士,都深感亡国灭种的危险,都竭力奋起救国,虽然方法不同,但目的都是一样的,都是为了使中国摆脱亡国灭种的危险。戊戌变法是用自上而下的办法,采取改良主义,试图由清皇室通过改良使中国走上强国之路,其范例就是日本,日本正是通过明治维新而强强盛起来,改良派也正是试图仿效日本,在保持清皇室不变的条件下,实现强国的目标。如果说这条路走通的话,中国就会成为一个像日本、英国那样的君主立宪国家。孙中山最初也是想走改良的道路,1894年他曾上书李鸿章,提出了改良的建议,但未被李鸿章采纳。甲午战争的惨败,使孙中山看到改良之路走不通,这才被迫走上革命救国的道路。
辛亥革命的目的也是为了拯救危难中的中国,使中国摆脱亡国灭种的危险。这个目的是和戊戌变法的目的相同的。不同的是,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是一次民主革命,它不仅要使中国摆脱亡国灭种的危险,而且要推翻清王朝,结束两千年的封建帝制,使中国变成为一个像美国、法国那样的民主共和国。
综上所述,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的异同点,相同之点是:两者都是为救中国免于亡国灭种危险的目标,都是为了使中国走上强盛之路的最终目标。
不同之点是,戊戌变法是改良主义,是在保留清王朝的基础上通过改良走强国之路;而辛亥革命是要推翻清王朝,结束两千年封建帝制的基础上,实现中国的强国梦。

回答(3):

戊戌变法:指1898年以康有为为首的改良主义者通过光绪皇帝所进行的资产阶级政治改革,是中国清朝光绪年间(1898年)的一项政治改革运动。
主要内容是: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
结果:失败了。
辛亥革命:指1911年(清宣统三年)中国爆发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它是在清王朝日益腐朽、帝国主义侵略进一步加深、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成长的基础上发生的。
其目的是推翻清朝的专制统治,挽救民族危亡,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和富强。这次革命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年之久的君主专制制度,是一次伟大的革命运动。
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它在政治上、思想上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
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反帝反封建斗争,以辛亥革命为新的起点,更加深入、更加大规模地开展起来。
结果:成功了。

回答(4):

相同点:1都是中国历史上对于落后政治体质的改革和尝试。2都对中国近代历史起到了促进作用。
差异点:1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由资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戊戌变法是有地主阶级改革派所发动的自上而下的改革运动。2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长达两千余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而戊戌变法根本上目的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

回答(5):

同样是针对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前者可以说是成功了 后者却是彻底的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