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公主、郡主、翁主、县主、格格有什么区别吗?

2025-05-03 07:56:42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要说公主、格格、郡主的区别,先得弄清楚她们各自的代表的是哪一类人。


公主,是中国古代对皇女、王女、宗女封号。通常是皇女位号,只有在特殊情况下,宗女才能破格晋封为公主。在中国典籍中常将公主简称为主,往往在皇女在成年后获封公主的称号,并拥有封号、封地(常称作汤沐邑)。,公主下嫁称适,迎娶公主则称尚。公主的封号通常有三种:以国名:如宁国公主、陈国公主等。以郡县名:称某郡(县)公主,如馆陶公主、平阳公主等。以美名:以各种褒义词命名,如太平公主、安乐公主等。

当然也不是所有的公主都是严格按照这种等级划分的,关键还是看皇帝的宠爱,例如乾隆的第十女是在他65岁所生,老来女当然格外宠爱,所以虽然这排名第十的女儿只是一个妃子所生,还是被乾隆封为固伦和孝公主,并将她嫁给和珅的长子丰绅殷德。当然也有本应该是固伦公主的,结果被封为和硕公主。同样都是乾隆和孝仪纯皇后魏佳氏所生的女儿,排名第七的女儿被封为固伦和静公主,而排名第九的女儿却被封为和硕和恪公主,虽然魏佳氏死后才被追封为皇后的,但这两个女儿都是在魏佳氏是皇贵妃的时候所封,两人封号不同,只能说明乾隆更喜爱七女。而且和硕和恪公主的同胞弟弟嘉庆帝上位后,也没有像雍正那样加封胞妹为固伦公主,可以看出来和硕和恪公主与嘉庆帝的感情不好。总的说,皇帝的女儿,在正常情况下,会按照制度来进行封赏,但要是有皇帝的宠爱,其他的都不是事,照样可以成为天下最尊贵的公主。

格格,是满语里小姐的意思,主要之皇亲贵族里地位高贵的满人女子。大清建国前满清贵族女子皆称格格。清太祖努尔哈赤的长女被称为“东果格格”,次女称“嫩哲格格”。

除满人格格外,还有两种比较特殊的格格,一种是汉人格格,一种是蒙古格格。他们的地位远低于满人格格,但也在格格之列。蒙古格格不必说了,就是蒙古王公的女儿,我们重点说说汉人格格。汉人格格只存在于清初,因为只有在清初才有汉人藩王,也就平西王吴三桂、靖南王耿仲明、平南王尚可喜、定南王孔有德、义王孙可望五位。不过由于三藩造反,孙征淳(孙可望的弟弟,孙可望死后袭封义王)被削爵,汉人格格只剩下孔有德的女儿孔四贞一位。

除了公主和格格,有时候还有一种皇族女儿称之为郡主,郡主实际上是在东汉之后才有的,郡主即郡公主的意思。郡公主和县公主都是公主的等级,这样的等级划分是基于汉朝沿用的秦朝郡县制而生的。此外诸侯王的女儿还有乡公主、亭公主。

两汉至两晋时期,郡主、县主都是指皇帝的女儿,但到隋唐时代情况就不同了。隋唐时代,太子和诸亲王的女儿也可以封郡封县,称为郡主和县主。太子的女儿一般封郡,称为郡主,亲王的女儿封县,称为县主;明清两,,情况又有所不同,亲王的女儿统称为郡主,郡主的女儿才称为县主。

从以上事例来看,清朝从皇太极开始就已经不把皇帝的女儿称作“格格”了,一般均称为“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