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古宇:藻类的产生与繁盛的时代

2025-05-21 02:07:57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1.叠层石简介

通常我们把元古宇称为藻类的时代。藻类属于低等植物,其类形和属种相当丰富。元古宇的藻类是极其微小的,需要高倍显微镜才能观察和研究,这属于微体古生物的研究范畴。叠层石是蓝藻群落及菌类活动在沉积岩中形成的一类具有特殊条带层纹的生物沉积构造,也就是说实际上叠层石为一种含微细藻类活动条带的沉积岩块,由于其形成的形态多种多样并且在同一地质时期有一定的相似性,所以古生物学者对其进行了形态上的分类研究,建立了许多类型或属种,用来研究和划分确定元古宇地层的时代。

叠层石在地球上最早出现于25亿年前,目前新疆所发现的叠层石主要分布于元古宇长城纪到震旦纪。叠层石主要见于碳酸盐岩(包括石灰岩、白云岩和大理岩)中,这是由于藻类活动可以吸附碳酸盐矿物颗粒聚集。从寒武纪生命大爆发到今天,藻类生命一直在延续进化,但叠层石相对较为罕见,这主要是因为叠层石的形成需要相对平静稳定的水体,寒武纪以后,多门类生物活动,这种平静环境被打破了,叠层石难于保存下来。现代海洋个别稳定沉积环境也可有叠层石生成。

叠层石的生长层又叫基本层,是构成叠层石的基本单位,其分为暗层和亮层。由若干基本层构成柱体,柱体多呈拱形、锥形,在生长过程中多次分叉形成形态多种多样的叠层石体,许多叠层石体聚生在一起可以形成叠层石礁体。保存叠层石的石灰岩和白云岩在漫长的地质时期变质重结晶,目前多已成为大理岩。结晶完好、色调美观、块度整齐的大理岩是良好的建筑装饰材料,而含叠层石的大理岩则是建材中的极品,块度小者,经过磨制和抛光,也是一种很好的观赏石。

2.新疆叠层石的发现和研究史,主要叠层石产地

在整个元古宇漫长的20余亿年,地球生命以单一菌藻类存在,整个地球处在混沌和平静的状态,元古宇末期出现了几个门类的无脊椎动物,主要为海绵、水母等,这些动物以印模和遗迹形式保存,最典型的为澳大利亚的埃迪卡拉动物群。这一时期的生物界总体而言尚原始、低级、内容贫乏的,直到迎来寒武纪生命大爆发。

新疆元古宇地层发育齐全,从古元古代到震旦纪各期地层均有出露。典型剖面主要见于西天山的特克斯、科古琴山,库鲁克塔格山,北山,阿尔金山和昆仑山,这些地区的元古宇地层均含丰富的叠层石化石,是研究中国叠层石的重要地区。

新疆叠层石在20世纪50年代就有发现,当时简单称为长藻和圆藻,实际就是叠层石柱体的纵断面和横断面。1970年以后,随着国内外对叠层石分类命名研究的不断成熟,新疆叠层石的研究也逐渐展开。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新疆地质局高振家、缪长泉等人对天山、甘新交界的北山、库鲁克塔格等地叠层石进行了研究,成果反映于《新疆古生物图册》。90年代缪长泉对新疆西昆仑山和阿尔金山的叠层石进行了研究,专著由新疆科技出版社出版。

新疆叠层石多见于中-新元古代长城纪到青白口纪,震旦纪有少量单体锥叠层石。主要产地有西天山特克斯、精河、霍城,东天山鄯善-哈密以南的卡瓦布拉克、库鲁克塔格山东段的帕尔岗塔格,甘新交界隶属北山的大落豁山、马鬃山、平头山。南疆地区见于西昆仑的新藏公路、克里杨河,喀喇昆仑山甜水海,阿尔金山的安南坝、索尔库里等地。目前发现的有20余个属,近100个种。从观赏的角度讲,产出叠层石的大理岩需要结晶完好,质地细,块度完整、色彩鲜艳明亮为好,叠层石以多分枝、分叉,色调与围岩反差明显为好,特别以呈云雾状为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