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密投降于李世民的父亲李渊,所以与李世民是同僚关系。
李密归唐,李渊大喜,拜李密为光禄卿,封邢国公,还将表妹独孤氏嫁给了李密,称呼李密为弟。但李密不甘居于人下,对自己的处境非常不满。
同年年底,李渊派李密去黎阳安抚昔日的部众,左武卫将军王伯当随同前往。李密率部东行至稠桑驿的时候,李渊突然反悔将其召回,李密大为恐惧,决定叛乱。
王伯当试图劝阻,但李密不听。李密率部袭破邻近的桃林县(今河南三门峡市西南),掠夺畜产向南进入熊耳山,前往襄城(今河南省汝州市)投奔旧将张善相。
李密的所作所为被熊州副将盛彦师得知,盛彦师率兵埋伏在的陆浑县南邢公岘(今河南省卢氏县官道口镇的邢公山),武德元年腊月三十(619年1月20日),李密率部经过,被盛彦师全部杀死,时年三十七,传首长安。
李渊派人将李密首级送往黎阳招抚其余部。徐世勣献黎阳投降,请求收葬李密的尸首,得到李渊的允许。随后徐世勣将李密葬于黎阳山西南五里处,坟高七仞。
扩展资料
李密(582年-619年1月20日),字玄邃, 小字法主,辽东襄平(今辽宁辽阳市)。隋末唐初的群雄之一。出身辽东李氏,来自四世三公,李密的曾祖为西魏八柱国之一、司徒李弼,赐姓徒何氏,北周太师、魏国公。祖父李曜,为北周太保、邢国公。父亲李宽,隋朝上柱国,封蒲山郡公。
文武双全,志向远大,隋末群雄起义时,成为瓦岗军首领之一,自称魏公,率领瓦岗军屡败隋军,威震天下。
瓦岗军原领袖翟让准备让位,遭到哥哥从中阻拦。李密废杀瓦岗寨主翟让,引发内部不稳,屡为隋军所败,接受越王杨侗招抚,率军拼杀宇文化及,损失惨重。终为王世充击败,率部投降李唐,封邢国公。武德二年,图谋叛唐自立,为盛彦师斩于熊耳山。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李密
你好:
首先应该明确,李世民的父亲是李渊,不是李密。
李密也是蒲山公(朝廷官员),后来获罪,走上反隋的道路。上了瓦岗寨之后,军令严肃,赏赐优厚,士卒乐意为他所用,而且与瓦岗的众将领也颇为交好。他又开仓赈济,扩充队伍,起义军迅速壮大。而李密又长于谋略,逐步在瓦岗军内部形成自己的势力,准备把翟让赶下台去自己作主人。李密的地位高了之后,渐渐骄傲自大起来,也让手下士兵和将领心生不满。后李密和翟让之间因处理隋降官、分配军资等问题,发生火并,李密杀翟让及从者数百人,真正成为瓦岗的主人。可瓦岗也因此分裂,一些将领不满李密,离开瓦岗,往别处谋生。瓦岗也由此转衰了。
后王世充组织人马,乘李密兵力大损之时进击,李密军大败,本营覆没。李密走投无路,乃于九月渡河至河阳降唐。十一月,李渊遣李密等到山东去招收旧部。他感到已被猜疑,遂叛唐。唐将盛彦师邀击,斩李密于邢公岘。
所以,李世民和李密并没有太多的关系。
以上是我的观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没有关系的。1.李密(224—287),又名虔,字令伯,蜀汉西晋间犍为武阳(今四川彭山东)人。父早亡,母改嫁,由祖母刘氏抚养成人。及长,治《春秋左氏传》,博览多通,机警辩捷。早年曾任蜀尚书郎、大将军主簿等职。曾多次奉命出使吴国,颇有辩才。蜀汉灭亡后,征西将军邓艾闻其名,请为主簿,不就。晋武帝立太子,征诏为太子洗马。因祖母年老,须亲自奉养,遂上《陈情表》固辞不受。及祖母卒,服丧期满,以太子洗马征至洛阳。后出为温县令、汉中太守等职,为官耿直。因写诗获罪免官,卒于家。著有《述理论》十篇,不传世。《华阳国志》、《晋书》均有李密传。
2.李密(581—618年),字玄邃,一字法主,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隋末瓦岗义军首领,著名军事家、战略家.
李密的其先人为辽东襄平人,曾祖父李弼,为北魏司徒,赐姓徒何氏,北周时又为太师、魏国公。祖父李祖曜,为北周邢国公。父亲李宽骁勇善战,干略过人,为隋上柱国、蒲山公,从北周至隋,数次为将,官至柱国、蒲山郡公,号为名将。所以李密家也一直住在长安。由于李密世代都是显官,所以他的出身对他一生的经历起了重要作用。史书称李密“多筹算,才兼文武,志气雄远,常以济物为己任”(《隋书·李密列传》)。开皇中,李密袭父爵为蒲山公,从此“散家产,周赡亲故,养客礼贤,无所爱吝”(《隋书·李密列传》
李密与李世民的父亲也就是李渊同朝为官,后来李密在瓦岗寨被推为皇帝,但他一身恶习被打败后又投靠李渊门下为臣,相当于和李世民同朝作官。其他的就没有什么关系了吧。
没有关系,同姓而已,就像周形驰跟周润发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