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法法条分析题该怎么做啊?

2025-01-03 05:47:25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宪法法条分析题的答题方法(银河强化班整理笔记)

  ⑴两大思路:

  第一条:1.理论上①普遍性:西方②特殊性:中国

  2.实践上①普遍性:西方②特殊性:中国

  第二条:将公民权利和国家权力(国家义务对应做答)

  ⑵必答话语:宪法以维护和保障公民权利为终极目的,以制约国家权力为手段。宪法之所以规范限制国家权力的目的就是为了保护公民的权利。宪法规定的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的相互关系目的就在于保障公民的人身自由权利 ,保障公民享受公正司法审判的权利。此乃宪政 意义和价值所在。——上升到宪法规定这个问题的价值和意义所在。

  ⑶例题分析

  2008年:试分析下列宪法规范。

  “国家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

  答:1.解释关键词

  ① 国家:宪法意义上不存在抽象的国家,此处指国家机关,包括立法、行政、司法机关。

  ② 制度:法律、法规、政策及执行法律政策的执法司法机构的统一。

  ③ 建立:对于没有制度的创新、创立。

  ④ 健全:对已有制度的完善。

  2.背后的公民权利基础——社会保障权

  ⑴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保障权包括退休人员的生活保障权和物质帮助权。

  ①退休人员的生活保障权:《宪法》第44条规定:“国家依照法律规定实行企业事业组织的职工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退休制度。退休人员的生活受到国家和社会的保障。”

  ②物质帮助权:《宪法》第45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⑵社会保障权的特征

  ①社会保障权利是公民的一项积极权利。

  国家应采取积极的干预方式,为公民享有此项权利提供充分的物质条件,特别是应给予社会弱者以较大关注。因这种权利是公民获受于国家的利益,所以亦称做受益权。

  ②社会经济权利是一种复合概念

  社会经济权利是由经济的自由权与经济社会生活的权利共同构成。

  ③社会经济权利的内容、范围及其保障随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发展而发展

  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范围及其保障体系,而不同的国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其保障范围亦有所不同。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经济权利的内容呈现出不断扩大之趋势。

  ⑶相对应的国家义务

  ① 立法机关:立法机关应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制定有关社会保障健全权力的制度,为保障社会保障权利的建立提供法律基础。

  ② 行政机关:

  A. 执法方面:制定与社会保障制度相关的行政法规、规章,贯彻与执行月社会保障制度相关的法规。

  B. 发挥积极主动特权方面:积极制定政策,创造条件,保障此项权利的实施。

  ③司法机关:应当公正司法,切实解决保障有关公民社会保障权利的纠纷,为公民的社会保障权利提供司法保障。

  3.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政治意义

  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是我国社会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实现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利益,维护人民群众的广大利益,保障国家的长治久安。(详可见真题书97)

  4.宪法以维护和保障公民权利为终极目的,以制约国家权力为手段。宪法之所以规范限制国家权力的目的就是为了保护公民的权利。宪法规定的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的相互关系目的就在于保障公民的人身自由权利 ,保障公民享受公正司法审判的权利。此乃宪政 意义和价值所在。——上升到宪法规定这个问题的价值和意义所在。

  宪法规定“……”要求国家践行“……”的国家义务,保障公民社会保障权以及人的其他权利及人的尊严和价值,这正是“……”宪政价值所在,也正是宪法将“……”纳入宪法规范的意义所在。

  2007年,试分析下列宪法规范的含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分析:此题运用普特关系原理回答。

  答:1.理论上:①平等权的主要内容②平等权的相对性

  2.实践上:①我国宪法如何规定②立法平等or司法平等

回答(2):

1.宪法保护的范围: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该法入宪的意义:提升了保护公民合法私有财产的法律地位,突出了权利,也强调了义务,有利于鼓励多种成分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实现,有利于推进依法治国,有利于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有利于推进现代产权制度建设。2. 私有财产征收及征用三大原则:公共利益的需要、依法定程序、依法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