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有限的实用资源采集完了之后,我们怎么活?

2025-05-18 00:37:51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一.地球灭亡 :据地质学家推测,太阳已经发光了50亿年。估计再过50亿年,太阳的大部分氢会聚合成较重的氦,氦需要更高的温度,才能聚合成碳,因氦较重,其引力会更强,使太阳中心压力加高,当气体压力增高时,按气体定律,温度就会自动提高,当太阳大部分是氦时,其中心温度会增高到现在的10倍,达到一亿度时,氦就聚合成更重的碳,然后因引力会产生更高的温度而将碳聚合成氮。如此重演累进到氧等更重的物质,一直到铁,在高温中,所有物质都成为气体。
当太阳的氦开始聚合时,它将成为一个巨大的氦原子弹而爆炸,使直径扩大100多倍。 因膨胀过大,其表面温度反而会降低,使太阳表面前颜色从现在的高温白色变成低温的红色,成为一颗“红巨星”。
如一颗恒星有与太阳相同的质量,原子聚合会顺序成为较重的物质直到铁,聚合成铁所消耗的能与产生的能是相当的,所以并没有多余的能发生。一旦太阳没有热能来源时,它会开始冷却缩小,缩到最后会使太阳中心具有很高的压力。高到将原子外层电子壳压溃了,使电子不再在核子外旋转,电子与核子成为没有规则结构的高密度混合物,这时太阳就成为一颗“白矮星”,以后渐渐冷却暗淡,成为“黑矮星”。至此,太阳的活动就彻底结束了。
如果一颗恒星有10倍太阳的质量,聚合过程中温度会升高得很快而引起“超新星爆炸”,大爆炸的中心会形成一个密度极高的中子星。如果一颗恒星有太阳30倍以上的质量,大爆炸的中心则有可能形成一个黑洞。
当太阳成为一颗红巨星时,外表直径增加到现在的100多倍。 从地球上看,白天太阳几乎占满了天空。这情形是很吓人的。虽然太阳表面温度低了一些,但因太阳面积增大几万倍,离地球又近,太阳照到地球上的能量过多使地面太热了,地面的水变成蒸汽,海洋成为沙漠,我们不可能在此生存了。估计50亿年后,太阳会变成可怕的红巨星,这就是世界的末日。

当太阳外表直径膨胀,把地球吞进肚子之前人类已经灭亡,或许人类已经有了另一个星球可供居住。
二 .人类灭亡:
1小行星撞击
2伽马射线爆炸
3漂移的黑洞
4太阳大爆发
5超大规模火山喷发
6地球变暖
7世界性灾病
8世界核战争
9机器人主宰世界
10太阳变成超新星(这种可能性在大约50亿年内是肯定会发生的)^等等,人类的未来值得深思。从哲学上来说,没有永远存在的东西,所有的东西都要经历一个从无到有,再从有到无的过程。地球也不例外,它与那些朝生夕死的东西的主要差别不过是过程的长短。
因此,地球一定会灭亡,但这种灭亡不过是从哪来就回哪去,进入大宇宙中另一个轮回的过程。有关这个问题的详细回答,建议阅读霍金的《时间简史———从大爆炸到黑洞》。

回答(2):

不会的,总的来看地球的能量基本上都是来自太阳,即便是石油采完了天然气也用光了,只要有太阳在,只要有绿色植物,和光合作用人类就不会灭亡,今年玉米,大豆之类的粮食作物长价的一大原因就是一部分粮食作物用来做乙醇汽油的原料了,其实说白了石油啊天然气啊,煤炭啊 等等能源不也都是有机物在一定的高压高温环境下变来的吗?在亿万年前也都是太阳的赐予,伟大的光合作用捕获了太阳带到地球上的能量而后转变过来的,再说就目前的趋势来看人们对太阳能的利用会越来越成熟. 再说我估计 用不了你所说的500年 或许很快 人类就能掌握可控热核技术,而主要的热核反应材料氘和氚在海水里面的储量是非常之大的,海洋里面的这些氘如果都用来热核反应所释放的能量,要比现在地球上所有的石油,煤炭,天然气,都要大的多的多,而且热核反应的另外一种重要原料氦-3在月亮表面上的储量也相当客观,以现在的科学技术发展加速度来看 用不上一百年时间 人类就能在月球建立基地,建立加工场 把很多东西运回地球来.

回答(3):

简单问题,你说的消耗完的是不可再生资源,可利用的再生资源:太阳能、风能、水能等等。拿他们发电,所有的能源均使用电力。到时候加油站变成蓄电池交换站。空气污染会降低,更适合人类生存。

回答(4):

地球是一个动态系统,能量主要来自太阳。目前的各种除核能外的燃料,都是太阳能的转化形式;输入的能量,完成各种形式的转化,最终变成热能再耗散掉。输入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可以认为是稳定的,但是转化的过程,随着人类的开发,却越来越快,所以问题变得突出起来。但是在地球这个相对封闭的系统中,必然出现自发的调节,降低能量消耗的速度,最终达到平衡,就可以平稳的发展了。人的智慧在于1、寻找新能源;2、和平利用能源。

回答(5):

化石资源总会枯竭,但人类不会灭亡,马克思主义哲学所说的人类主观能动性不是盖的,现代人类是被富有的资源所驱动的简单生活惯坏了,等没有资源了或者说资源有限的时候就会继续过缺乏机械能的复杂生活,呵呵。个人认为社会的发展是呈波动性上升趋势,核能在人类历史长河中也会用尽,等新能源再次被利用的时候又会进入简单生活。楼上所说的蓄电池交换站比较可行,到时候可能电池充电放电机械能利用效率会有更进一步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