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山前”指的是什么? 许多文献将“造山前”理解为两个地块拼合前的板块俯冲阶段,将岛弧花岗岩归入碰撞前阶段(如Liégeois et al.,1998),这当然是可以的。 从板块构造的角度,两个板块碰撞前是洋盆发育阶段,板块消减,洋盆缩小,才能发生碰撞。 因此,岛弧花岗岩发生在碰撞前。 但是,它是板块构造的一部分,而不是我们所要讨论的造山前或碰撞前的岩浆活动的一部分。 我们认为,所谓“碰撞前”或“造山前”指的是发生在两个地块内的、还没有碰到一起的、互相分离阶段的事件。 如图5.1所示,这里存在两个相互独立的岩浆体系:一个是板块构造体系(图5.1中的紫色部分),它包含了板块从扩张到俯冲,从洋盆张开到闭合的一系列过程的岩浆事件,岛弧花岗岩显而易见属于这个范畴。 而造山前、造山和造山后讨论的是发生在陆块上(绿色)的构造和岩浆活动(红色)。 许多人似乎不怎么关心造山前两个陆壳发生了什么岩浆活动(图5.1A中的红色),而将注意力放到碰撞前的岛弧岩浆上(图5.1A中的蓝色),是不合适的。
图5.1 板块构造和大陆构造体系岩浆活动示意图
这里需要指出一点,即产于大陆上的活动陆缘花岗岩,是板块俯冲的产物,是板块构造研究的范围。同时,该花岗岩产于大陆上,也是大陆构造需要研究的内容。 因此,活动陆缘花岗岩处于板块构造和大陆构造两种构造体系转换的阶段,反映了板块构造对大陆构造的影响。
因此,所谓“造山前花岗岩”,指的是地块碰撞前侵位在两个地块上的花岗岩,其时代早于碰撞期,但是,早到多早?要看两个地块各自的演化史。 以拉萨地块和印度地块的碰撞为例,前者的历史比较复杂,考虑到班公湖—怒江洋盆的闭合时间,至少可以将班公湖—怒江洋盆消失后的白垩纪作为拉萨地块的碰撞前或造山前阶段来考虑。 地域可以限制在班公湖—怒江以南,可能包括两个部分:①冈底斯活动陆缘;②冈底斯以北的拉萨地块部分。 但是,不能把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内的岩浆活动囊括进来。 后者的造山前岩浆活动应视印度板块构造演化史来定,目前看来,将白垩纪的岩浆活动包括进来大概问题不大,再久远时期的岩浆活动的情况就不清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