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花银耳茶,开水一泡即现晶莹剔透的雪花,清甜爽口,是夏令旅游消暑佳品。
(1)生产工艺流程
原料泡发→去蒂分朵→硬化处理→清水漂洗→糖液煮制→裹上糖衣→称重包装→成品检验
(2)具体制作方法
①选料漂洗。选择当年产、色乳白或淡黄色、无病虫斑点、无霉变的未经熏磺的优质干银耳。白砂糖用钢磨磨成80~100目的糖粉。将干银耳用清水浸泡3~4小时,料水比为1∶15~20,浸至银耳充分发透,并漂洗干净。
②分朵硬化。用不锈钢尖刀去除银耳基部的硬蒂,再用双手掰成大小均匀的小朵。然后将预处理好的小朵银耳,置于饱和石灰水的上清液中浸泡20分钟,捞出后用流动清水漂洗,直至灰汁漂尽为止。
③煮制糖液。配制55%的白糖水溶液,并加入0.1%柠檬酸,置不锈钢夹层锅中,再将经硬化处理的银耳放入锅中煮沸15分钟后,加入适量的白砂糖,搅匀后用糖度计测糖度,如此反复煮1小时左右,糖水浓度达65%不再下降时出锅。
④上衣包装。银耳煮制好起锅后,冷却至50~60℃时,撒上事先用钢磨磨细,过80~100目筛的优质白砂糖粉,混和拌匀。上糖衣后,即可将银耳称重,用无毒塑料袋进行小包装,密封保存。
⑤成品检测。雪花银耳茶成品呈白色或乳白色,形似冰花,朵形大小较一致。具有银耳风味,无异味,无外来杂质。成品糖度65%~70%,含水量14%~17%。致病菌不得检出。符合国家食品商业卫生标准。
银耳培养料栽培过程,难免会受到杂菌污染。一些菇区对这些污染袋内的废料,不作妥善处理,到处乱掷,不但污染环境,更严重的是杂菌孢子四处扩散,形成空间污染,给食用菌生产可持续发展带来困难。长过菇耳后的菌袋内残余物(称之为菌渣或菌糠)。通过技术处理可以再利用栽培各种食用菌品种。二次利用之后的菌渣,还可以作为果树、瓜菜、花卉等的有机肥料。除此之外这些菌渣晒干也可作为燃料。因此,菌渣废料的开发,实际是一项变废为宝的“再创造工程”,是生态农业的良性循环,其意义深远,大有提倡推广的价值。
下面介绍污染袋的废料及菌渣,用于栽培竹荪、鸡腿蘑、大球盖菇、金针菇和双孢蘑菇以及加工饲料的具体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