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农抑商政策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2025-05-19 20:43:56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重农抑商政策与封建制度相始终绝不是偶然的,一个国家或政权实行什么样的经济政策,归根到底是由其经济基础和统治阶级利益所决定的。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对于人们来说拥有土地可以榨取巨额财富,且地租收入较稳定,是发家致富的最好手段;同时对封建国家而言,农业的发展可使人民安居乐业,人丁兴旺,使国库粮仓充盈,既可内无粮荒、动乱之虞,也可外无侵扰之虑。因此历代统治者都把发展农业当作“立国之本”,而把商业(有时也包括手工业)当成“末业”来加以抑制。
与此同时,在封建帝王看来,私人工商业主一方面通过商品交换与高利贷盘剥农民,另一方面商业活动丰厚的利益回报又吸引着相当一部分农民“舍本趋末”,从而大大削弱了王朝的统治基础。
此外,最新研究认为:“重农抑商“政策的出现,除了其经济原因或物质方面的原因外,还有文化方面的原因,即“重义轻利”观念的影响。

回答(2):

高中历史老师告诉您:
这个问题如果标准回答,那样就是长篇大论,可以写成一篇论文甚至是一部著作。我想您就从以下几点去领会就可以了。
中国的地理位置等因素造就了中国天然的农业立国优势(与西欧等国比较),作为一个农业国,对于统治者而言,最稳定、丰厚的财政来源就是“从土地上来”,因此保证与土地有关的税赋是头等大事。因此古代中国(从春秋战国末期起),”把农民牢牢捆绑在土地上“就成了统治者的统治要领。而且,只要能”把农民牢牢捆绑在土地上“,除了保证赋税外还能保证徭役、兵役的征发,保证社会的稳定。你看,一个王朝,当”农民被牢牢捆绑在土地上“时,往往就是生产发展、国家安定的时期,而当赋税的征收、徭役兵役征发出现重大问题时,往往社会就会动荡,甚至改朝换代。
商业与农业比较,农业比商业更具稳定性。统治者选择了发展农业,抑制商业。以上就是原因和目的。
评价您就掌握两点即可:重农抑商政策在封建社会的早中期促进了生产力的快速发展,但是到了封建社会晚期,阻碍了新兴生产力的发展,即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是造成中国与世界经济潮流脱节、近代中国落后的重要原因。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