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唐代诗人杜牧的《泊秦淮》
《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这首诗是即景感怀的,金陵曾是六朝都城,繁华一时。目睹如今的唐朝国势日衰,当权者昏庸荒淫,不免要重蹈六朝覆辙,无限感伤。首句写景,先竭力渲染水边夜色的清淡素雅;二句叙事,点明夜泊地点;三、四句感怀,由 “近酒家”引出商女之歌,酒家多有歌,自然洒脱;由歌曲之靡靡,牵出“不知亡国恨”,抨击豪绅权贵沉溺于声色,含蓄深沉;由“亡国恨”推出“后庭花”的曲调,借陈后主之尸,鞭笞权贵的荒淫,深刻犀利。这两句表达了较为清醒的封建知识分子对国事怀抱隐忧的心境,又反映了官僚贵族正以声色歌舞、纸醉金迷的生活来填补他们腐朽而空虚的灵魂,而这正是衰败的晚唐现实生活中两个不同侧面的写照。“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花》据说是南朝陈后主所作的乐曲,被后人称为“亡国之音”。“隔江”承上一句“亡国恨”故事而来,指当年隋兵陈师江北,一江之隔的南朝小朝廷危在旦夕,而陈后主依然沉湎在歌声女色之中,终于被俘亡国。这两句诗从字面上看似乎是批评歌女,而实际上是诗人有感于晚唐国事衰微、世风颓靡的现状,批评那些沉溺于歌舞升平而“不知”国之将亡的统治者。“犹唱”二字意味深长,巧妙地将历史、现实和想象中的未来联系起来,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这首诗写诗人所见所闻所感,语言清新自然,构思精巧缜密。全诗景、事、情、意融于一炉,景为情设,情随景至。借陈后主的荒亡国讽喻晚唐统治者,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对现实的深切忧思。感情深沉,意蕴深邃,被誉为唐人绝句中的精品。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晚唐统治者的辛辣讽刺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这样丰富的内涵、深刻的主题却容纳在短短的28个字之内,这其中的每一个字都凝练至及。诗歌的语言要求精练,只有精练才能含蓄,也只有含蓄才能见得精练。所以含蓄与精练互为表里,相得益彰。这首诗于情景交融的意境中,形象而典型地表现了晚唐的时代气氛,使人从陈后主的荒淫亡国联想到江河日下的晚唐的命运,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对现实的深切忧思,内容深厚,感情深沉,意味无穷,引人深思。
这是一首七绝诗。
作品原文
泊秦淮 (唐)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编辑本段注释译文
注释
(1)选自《樊川文集》。秦淮(河名):即秦淮河,源出宝华山,流经南京地区,入长江。相传为秦始皇南巡会稽时开凿的,用来疏通淮水,故称秦淮河。南京是六朝故都,城区秦淮河一带为著名旅游胜地 (2)烟:指像烟一样的雾气。 (3)笼:笼罩。这句运用的是“互文见义”的写法:烟雾、月色笼罩着水和沙。 (4)寒水:清冷的河水。 (5)月:月光。 (6)沙:沙滩。 (7)夜泊:因天晚而抛锚停船。 (8)秦淮:秦淮河上。 (9)近:靠近。 (10)酒家:酒馆(11)商女:一说商女即歌女,在酒楼或船舫中以卖唱为生的女子。清徐增《而庵说唐诗》云:商女,是以唱曲作生涯者。 (12)不知:不能理解,不懂。 (13)亡国恨:国家灭亡的悔恨或遗恨。 (14)犹:副词,还。 (15)《后庭花》:就是乐曲《玉树后庭花》,以此曲填歌词者,今存数种,而以南朝陈后主(陈叔宝)所作最为有名。因陈后主溺于声色,作此曲与后宫美女寻欢作乐,终致亡国,所以后人把他所喜爱的《玉树后庭花》曲、词当作亡国之音的代名词。 (16)江:这里指秦淮河。长江以南,无论水的大小,口语都称为江。
译文
迷蒙的烟雾笼罩着寒江,小舟白沙上映着银色的月光,
《泊秦淮》插图
夜晚我停泊在秦淮河岸,正临近酒家所在的地方。 歌女不知什么是亡国之恨, 仍在对岸把《玉树后庭花》声声的歌唱。
是《泊秦淮》作者:杜牧 七言律诗
译文:
迷蒙的烟雾笼罩着寒江,小舟白沙上映着银色的月光,
《泊秦淮》插图夜晚我停泊在秦淮河岸,正临近酒家所在的地方。
歌女不知什么是亡国之恨,
仍在对岸把《玉树后庭花》声声的歌唱。
下句是
夜泊秦淮近酒家
“烟笼寒水月笼沙”这句诗出自:
泊秦淮
(唐)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译文:
迷蒙的烟雾笼罩着寒江,小洲白沙上映着银色的月光, 夜晚我停泊在秦淮河岸,正临近酒家所在的地方。 歌女不知什么是亡国恨事,隔江还在把《后庭花》声声歌唱。
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