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腊的美学凸显的是写实一种精神。
古希腊美学发轫于毕达哥拉斯学派,发展、丰富于赫拉克利特、德谟克利特和苏格拉底,鼎盛于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发展阶段。第一,自然哲学阶段。主要代表人物有毕达哥拉斯、赫拉克利特、德谟克利特等。这个时期的哲学家所关注的,主要是自然本源问题。他们把美看作是自然本身的一个本质特征,因此把对美的思考限于对自然的思考之内。第二,人文哲学阶段。主要代表人物有苏格拉底、柏拉图。苏格拉底把哲学从天上拉到地上,哲学家们开始以人为尺度来认识世界,力图找到包括自然、人与社会在内的宇宙本体。他们把美看作是超越现象的独立存在,对美的思考转向对理念的思考。第三,艺术哲学阶段。主要以亚里士多德及其《诗学》为代表。在悲剧、雕塑、建筑等艺术获得充分发展的基础上,哲学家对艺术美的兴趣代替了对抽象美的兴趣,艺术被看作美的主要载体。
古希腊美学的一个基本特征是普遍相信永恒绝对的本体美是存在的。从毕达哥拉斯到亚里士多德,哲学家们都在执着地探寻着美的本体,除亚里士多德较为重视艺术理论外,几乎所有美学家的兴趣与成就都集中美的本体理论上。古希腊美学的另一个基本特征真善美的信念与理论。毕达哥拉斯的数、赫拉克利特的逻格斯、苏格拉底的善、柏拉图的理式、亚里士多德的整一,都具有真善美的性质。他们普遍认为,对真的认识同时也是对美的体验,美是观照的对象,艺术是对美的模仿。
古希腊美学从一开始就反映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种观点的对立斗争,形成从毕达哥拉斯学派到柏拉图的客观唯心主义美学,和从赫拉克利特、德谟克利特到亚里士多德的朴素唯物主义美学。后来的西方美学思想基本上沿袭这两派观点发展。在美的本质问题上,古希腊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美学学派都承认美的客观性,不同的是前者从虚幻的客观存在,而后者从现实的客观存在来解释美的根源。在艺术的本质问题上,两派都持“摹仿说”,但二者仍有本质的区别,前者认为艺术是对理念的“影子”的摹仿,而后者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摹仿。以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摹仿说”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成为现实主义艺术理论的重要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