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节棍的历史:传说双节棍是宋太祖赵匡胤创始的,原称大盘龙棍(近代北方又称大扫子)和小盘龙棍(小扫子)。但当时的大盘龙棍一端较短,一端较长,专用来扫击敌军马脚,破甲兵或硬兵器类,使之丧失战斗力。后来这种兵器由南传至菲律宾,由东传至日本。由于历史的变迁,双节棍被改为现在的样子:全长72CM,棍身每节约30CM,中间有一铁链或尼龙绳连结,长约12CM.李小龙的二节棍,就是这种标准的72CM的二节棍,区别于传统的大小盘龙棍。
现在的双节棍在世界范围内一般被认为是日本发明的。比如英语单词中表示双节棍的“nunchaku”,就是冲绳日语ヌンチャク(两节棍)的音译。
截拳道自功夫之王李小龙先生创立以来素以动作刚劲迅猛而著称于世。双节棍更是其精华之所在。他的杀节棍技术炉火纯青,登峰造极,迅猛异常。在电影中挥舞双节棍法的雄姿迄今仍令人赞叹不止。当时的影评家说,光看李小龙表演的双节棍,就已足够票价了。二节棍伴随李小龙的功夫片以来,由于它是一种软中带硬,柔中有钢的兵器,具有能收能放,短小精悍,携带方便,近战时威力无穷的优点,因而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据国外警方调查,双节棍在实战中的威力仅仅次于手枪。
双节棍常用姿势,主要有双手擎天、乌龙翻腾、苏秦背剑和白蛇吐信四种,其中实际使用最多的是双手擎天和乌龙翻腾。
双手擎天势双手擎天势是使用最多的姿势,攻击和防守都适合,上桃下砸,左拦右格,劈打搅扫,进退攻守,均较胜于其它姿势。双手擎天势是自然姿势(右势),右足在前,‘左足在后,前后路线拉开,比肩稍宽,右脚向前一步,脚尖内扣,然后将左脚横放,脚跟略抬,双膝微曲,上体侧对敌方。双手分别握住A(右手握的棍)、 B(左手握的棍)两棍的棍端,拉直使棍平行行于地面(或使棍竖起,垂直于地面)棍端意指敌方身体中部。收腹含胸,背部自然伸直。目光注视敌方胸膛。左势姿势与右势姿势动作相同,唯方向相反.此左、右势可前、后、左、右移动,也可原位挥动,进行劈、扫击、镣、抽等练习。
乌龙翻腾势乌龙翻腾势动作简便,移动灵活,出棍极快,是攻守兼备的姿势。从双上手擎天的基本要领内出发,右手紧握棍于两棍的棍端,手心向内,两棍与地面约垂直靠近右胯旁.
白蛇吐信势白蛇吐信势是攻击用的姿势,不太适合于防守。从双手擎天势的基本要领出发,将乙棍收回右腋下并以右大肩夹紧棍端,左手成立掌向左前方推出。下腭微收,目视前方.
苏秦背剑势苏秦背剑势是主动攻击时使用的姿势,不太适合防守。从双手擎天势的基本要领出发,把乙棍向前上、向后荡起,左手张开在右肋下接握荡回的乙棍,并使铁链紧靠肩部,下腭徽收,目视前方.
上述基本姿势动作要求:以宁静开始,迅速挺身进入对敌方攻击距离。果断、迅猛、力决胜负.身、心、棍融为一体。
http://baike.baidu.com/view/475484.html
这有双接棍的历史
第四段
李小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