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旧称非典型肺炎)已成为世界性流行性疾病。此次的疫情扩及全球,依据WHO统计,截至四月十四日止,全球SARS病例已累计至二十一国共3169病例,以及144人死亡。其中尤以中国大陆(1418例,64例死亡)及在香港(1190例,47例死亡)最多。
这是一个症候群,而非特定性诊断疾病,其他原因引起的肺炎以及成人型呼吸窘迫症候群,必需先予以检查及排除。
目前所发现的SARS病例主要是经由飞沫传染途径,感染者多属与病例有亲密接触的亲属,及负责照护的医护人员。其主要症状有发烧、乾咳、头痛、肌肉痛以及呼吸道感染症状。
◎SARS的临床症状表现
根据WHO公告SARS临床症状如下:大部分发生於25~70岁,极少数病患小於15岁。潜伏期通常为2至7天,但也可能长达10天。疾病通常先以发烧为前趋症状(>38℃),通常为高温,有时会发冷及寒颤;有时尚伴随著其他症状,包括头痛、倦怠及肌肉痛。有些病人发病时会产生轻微的呼吸道症状。通常并不会有皮疹及神经或肠胃道症状,但部份病人在发烧时会发生腹泻。3至7天后进入下呼吸道期,开始没有痰的乾咳,或因呼吸困难而导致血氧过低。有10~20%的病人,呼吸道疾患严重到必须插管及使用呼吸器。合乎目前世界卫生组织SARS极可能及疑似病例定义者之致死率约为4%。
在潜伏期(2至10天)及疾病前期(1至2天)的传染危险性相当低。当症状完全出现时,才具有最强传染危险性(下呼吸道期),尤其有厉害咳嗽、呼吸急促及低血氧时更为可怕。90%的病患在疾病期间约有6~7天类似流行性感冒的症状,而后就完全康复。
◎SARS如何传播?
A. 透过黏液或其他体液的飞沫传染 (Aerosol route)
CDC主管官员Julie Gerberding医师表示,事实上大多数病例,都是经由在家中接触病人,或是医疗人员与感染者或他们的体液有近距离而直接接触感染,这表示SARS是透过黏液或其他体液的飞沫传染。要辨识飞沫非常困难,必须要非常靠近飞沫,且有一定的散播范围。为了安全起见,CDC建议医疗人员等人在与病患近距离接触时,要戴上口罩,且根据治疗指引,疑似SARS病患必须加以隔离。目前病例主要经由亲密接触已感染SARS者而得病。亲密接触表示处理或暴露在患者身体分泌物中(鼻黏液、尿液、粪便)。
B. 透过空气传染 (Air-borne)
可能传播管道,与上述飞沫传染只是距离远近之分。
C. 透过口粪途径传染 (Fecal-oral route)
可能传播管道,香港淘大花园社区病例的传播可能与此有密切关系。
◎它由什麼病原引起?
美国CDC(疾病管制中心)表示,以细胞培养分离出「冠状病毒coronavirus」,但其特性与已知之冠状病毒科之其他三属显有差异,很可能需归为第四属(genus)。该病毒亦出现於非恢复期病人之肺及肾组织;并从三位可取得急性期及恢复期血清之病人,分别证实「不存在」及「出现」抗体。这些证据相当支持新的冠状病毒是SARS致病原的假说。
SARS风暴袭卷全球,既已证实是冠状病毒变种所惹的祸,父母亲应了解SARS病情会随著冠状病毒的变异程度而增减病情的严重程度,目前卫生署已向美国要检测用对照病毒,只要完成基因定序与比对,即能对疑似感染的患者做出正确诊断,以消除对SARS的恐慌。日前美国CDC已完成SARS 病毒基因图谱定序。
冠状病毒大约有二万到二万七千对基因组,卫生署是以其中关键性的四百对基因组做为「引子」,发现SARS的冠状病毒和普通人类冠状病毒不尽相同,变异程度是三到四成,但是美国的报告则说变异程度达五到六成。
◎如何确定诊断SARS?
SARS为一新兴传染病,其诊断系以流行病学资料、临床及实验室检验资料来综合研判,并非仅以单一检验之结果为准。
1.胸部X光摄影:
在发烧前驱症状,甚至整个病程,胸部X光摄影可能正常。不过在大部份的病患,呼吸道时期的特性为从早期的局部浸润,进展到较广泛性、斑状、间质性浸润,有些SARS晚期病人的胸部X光摄影,可见部份区域实质化。
2.实验室检查:
在病程早期,淋巴球数目通常会下降,整体白血球的数目一般为正常或下降。在呼吸道疾患最严重时,一半以上的病人会有白血球减少及血小板减少,或正常但稍偏低的血小板计数(5-10万/微升)。
截至目前为止,全球尚无任何检验方法可对SARS病例作最后之确认,且从目前国内外相关SARS个案之检验结果来看,部分个案呈现多种病原同时存在之现象,故在致病机转尚未彻底明了前,暂不宜仅以冠状病毒分子检测之结果,当作「确定病例」的判断,以及其防治措施之依据。
◎它能不能痊愈? 要如何治疗?
绝大多数病例(96%)可顺利渡过观察期,无呼吸系统并发症而完全痊愈。治疗方法包括各种治疗已知细菌性非典型肺炎的抗生素。在许多地区,治疗药物尚包括oseltamivir或ribavirin等抗病毒药剂,口服或静脉注射类固醇,亦曾与ribavirin及其他抗微生物药剂并用,台湾也有使用免疫球蛋白之记录。但到目前为止,尚未发现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死亡率约4%,尤其在40岁以上或有潜在疾病者(例如冠心病、糖尿病、气喘以及慢性肺病),更易造成死亡。
◎什麼人应在家中隔离?需注意什麼?
只有曾接触SARS患者的人士须在家中隔离,即使他们没有出现病徵。他们应由接触第一日起计开始在家中隔离,直至第十日后停止。
在家中隔离应采取以下的预防措施:
*留在家中,不要离开居所,不要让任何人到访你。除非家中有一名成员被诊断为SARS感染,否则家中成员无须进行隔离。
*当你与家中另一成员在同一个房间时,请戴上口罩。
*按照指示更换口罩,家中成员无须戴上口罩。
*请勿与他人共用个人物品,例如毛巾、杯子或餐具。
*经常洗手。
*分开房间睡觉。
*在这十天内,用自己的温度计每天测量体温两次。切勿与家中其他成员共用温度计。
*如果家中任何成员发热(超过摄氏38℃或华氏100.4℉)、肌肉酸痛、非常疲劳、乾咳、气促、严重头痛或感到不舒服,请即致电卫生署。
参考资料:http://www.mama123.com/tool/sars/sars.php3
非典型性肺炎
非典型性肺炎 (Atypical pneumonias)是指由支原体、衣原体、军团菌、立克次体、腺病毒以及其他一些不明微生物引起的肺炎。而典型肺炎是指由肺炎链球菌等常见细菌引起的大叶性肺炎或支气管肺炎。
其实在医学界,人们对03年发生的这场传染病的名称存在争议,因为已经查明,这种病其实并不是医学上通常所说的“非典型肺炎”,而是“传染性冠状病毒肺炎”。
对于这种型传染病,人们的认识有一个逐步深入的过程,概念也渐趋正确。起初人们认为,致病原因是衣原体病毒,直到03年3月份才弄清其病原体是“冠状病毒”。我国广东医生在与病魔的搏斗中,根据其临床上有发烧、咳嗽、肺部有阴影等肺炎共性症状,但与由肺炎链球菌等细菌引起的肺炎相比,症状不够典型,病原体尚未完全明确,而且有传染性强、使用抗菌药物治疗无效等特征,于1月22日首次使用“非典型肺炎”来命名它,世界卫生组织也确认了其医学名称Atypical pneumonia,简称ATP。2月底,世界卫生组织的意大利籍传染病专家卡洛·厄巴尼(Carlo Urbani)大夫根据当时已经掌握的情况将其命名为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简称SARS),3月15日世界卫生组织正式以此取代了ATP。
事实上,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这一命名也没有充分反映该病症的本质特征,早有人建议应该将其命名为“传染性冠状病毒肺炎”(果真如此,可缩略为“冠肺”)。这种建议虽然尚未被社会和医学界接受,但足以佐证了SARS和非典一样,都是反映人们一定阶段对事物区别性特征的认识。
目前已经找到治疗方法,中国和欧盟科学家联手,成功找到了15种能有效杀灭非典病毒的化合物,为合成非典治疗药物提供了新方法。中欧科学家2005/6/9日在杭州结束的“中国—欧盟非典诊断及病毒研究”项目学术年会上公布了这一成果。
香港大学的新近研究表明,蝙蝠可能是SARS病毒野生宿主
计算机汉字输入专家周钢曾于2003年建议“非典型性肺炎”可以称为“肺痶”。
不过,仍然建议应该按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命名原则,在医学界称之为SARS(音“萨斯”)。香港医学界在第一时间与WHO一样,改称为SARS,中国大陆地区,因为民间一直以简称“非典”来称之,故在词条本身,不建议更改。
-------------------------------------------------------------------------------------------------------------
传统医学上的非典型肺炎是相对典型肺炎而言的,典型肺炎通常是由肺炎球菌等常见细菌引起的。症状比较典型,如发烧、胸痛、咳嗽、咳痰等,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增高,抗菌素治疗有效。非典型肺炎本身不是新发现的疾病,它多由病毒、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等病原引起,症状、肺部体征、验血结果没有典型肺炎感染那么明显,一些病毒性肺炎抗菌素无效。
非典型肺炎是指一组由上述非典型病原体引起的疾病,而不是一个明确的诊断。其临床特点为隐匿性起病,多为干性咳嗽,偶见咯血,肺部听诊较少阳性体征;X线胸片主要表现为间质性浸润;其疾病过程通常较轻,患者很少因此而死亡。
非典型肺炎的名称起源于1930年末,与典型肺炎相对应,后者主要为由细菌引起的大叶性肺炎或支气管肺炎。60年代,将当时发现的肺炎支原体作为非典型肺炎的主要病原体,但随后又发现了其他病原体,尤其是肺炎衣原体。目前认为,非典型肺炎的病原体主要包括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鹦鹉热衣原体、军团菌和立克次体(引起Q热肺炎),尤以前两者多见,几乎占每年成年人社区获得性肺炎住院患者的1/3。这些病原体大多为细胞内寄生,没有细胞壁,因此可渗入细胞内的广谱抗生素(主要是大环内酯类和四环素类抗生素)对其治疗有效,而β内酰胺类抗生素无效。而对于由病毒引起的非典型肺炎,抗生素是无效的。
---------------------------------------------------------------------------------------------
黄杏初,中国首例报告SARS病人(即中国大陆地区俗称的“非典病人”),也是全球首例。
------------------------------------------------------------------------------------------------------------
SARS症状及体征临床诊断
1.流行病学史
1.1 发病前2周曾密切接触过同类病人或者有明确的传染给他人的证据
1.2 生活在流行区或发病前2周到过SARS正在流行的地区
2.症状与体征
发热(>38℃)和咳嗽、呼吸加速,气促,或呼吸窘迫综合征,肺部罗音或有肺实变体征之一以上。
3.实验室检查
早期血WBC计数不升高,或降低。
4.肺部影像学检查
肺部不同程度的片状、斑片状浸润性阴影或呈网状样改变
5.抗菌药物治疗无明显效果。
SARS的临床诊断
根据病例的流行病学资料、症状与体征、实验室检验、肺部影像学检查综合判断进行临床诊断,一旦病原确定,检测方法特异,即建立确诊病例的定义。
疑似病例:1.1+2+3或1.2+2+3+4
临床诊断病例:1.1+2+3+4或1.2+2+3+4+5
SARS重症病例诊断标准
SARS病例符合下列标准的其中1条可诊断为SARS的重症病例:
1.多叶病变或X线胸片48小时内病灶进展>50%
2.呼吸困难,呼吸频率>30次/分;
3.低氧血症,吸氧3-5升/分条件下,SaO2< 93%,或氧合指数<300mmHg。
4.出现休克、ARDS或MODS(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
显而易见的是,由于SARS是由于病毒引起,所以,针对细菌有效的任何抗生素类药物,均对此疾病无明显疗效。
传统意义的“非典型肺炎”,可能是由于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等病原体引起,或由罕见细菌引起,则可能会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有敏感性,即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即红霉素类)可以作为特效药物治疗。
但若传统意义上的“非典型肺炎”也是由于病毒引起,则抗生素也无效。此时,若运用抗生素,实为抗生素的滥用。
严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旧称非典型肺炎)已成为世界性流行性疾病。此次的疫情扩及全球,依据WHO统计,截至四月十四日止,全球SARS病例已累计至二十一国共3169病例,以及144人死亡。其中尤以中国大陆(1418例,64例死亡)及在香港(1190例,47例死亡)最多。
这是一个症候群,而非特定性诊断疾病,其他原因引起的肺炎以及成人型呼吸窘迫症候群,必需先予以检查及排除。
目前所发现的SARS病例主要是经由飞沫传染途径,感染者多属与病例有亲密接触的亲属,及负责照护的医护人员。其主要症状有发烧、乾咳、头痛、肌肉痛以及呼吸道感染症状。
◎SARS的临床症状表现
根据WHO公告SARS临床症状如下:大部分发生於25~70岁,极少数病患小於15岁。潜伏期通常为2至7天,但也可能长达10天。疾病通常先以发烧为前趋症状(>38℃),通常为高温,有时会发冷及寒颤;有时尚伴随著其他症状,包括头痛、倦怠及肌肉痛。有些病人发病时会产生轻微的呼吸道症状。通常并不会有皮疹及神经或肠胃道症状,但部份病人在发烧时会发生腹泻。3至7天后进入下呼吸道期,开始没有痰的乾咳,或因呼吸困难而导致血氧过低。有10~20%的病人,呼吸道疾患严重到必须插管及使用呼吸器。合乎目前世界卫生组织SARS极可能及疑似病例定义者之致死率约为4%。
在潜伏期(2至10天)及疾病前期(1至2天)的传染危险性相当低。当症状完全出现时,才具有最强传染危险性(下呼吸道期),尤其有厉害咳嗽、呼吸急促及低血氧时更为可怕。90%的病患在疾病期间约有6~7天类似流行性感冒的症状,而后就完全康复。
◎SARS如何传播?
A. 透过黏液或其他体液的飞沫传染 (Aerosol route)
CDC主管官员Julie Gerberding医师表示,事实上大多数病例,都是经由在家中接触病人,或是医疗人员与感染者或他们的体液有近距离而直接接触感染,这表示SARS是透过黏液或其他体液的飞沫传染。要辨识飞沫非常困难,必须要非常靠近飞沫,且有一定的散播范围。为了安全起见,CDC建议医疗人员等人在与病患近距离接触时,要戴上口罩,且根据治疗指引,疑似SARS病患必须加以隔离。目前病例主要经由亲密接触已感染SARS者而得病。亲密接触表示处理或暴露在患者身体分泌物中(鼻黏液、尿液、粪便)。
B. 透过空气传染 (Air-borne)
可能传播管道,与上述飞沫传染只是距离远近之分。
C. 透过口粪途径传染 (Fecal-oral route)
可能传播管道,香港淘大花园社区病例的传播可能与此有密切关系。
◎它由什麼病原引起?
美国CDC(疾病管制中心)表示,以细胞培养分离出「冠状病毒coronavirus」,但其特性与已知之冠状病毒科之其他三属显有差异,很可能需归为第四属(genus)。该病毒亦出现於非恢复期病人之肺及肾组织;并从三位可取得急性期及恢复期血清之病人,分别证实「不存在」及「出现」抗体。这些证据相当支持新的冠状病毒是SARS致病原的假说。
SARS风暴袭卷全球,既已证实是冠状病毒变种所惹的祸,父母亲应了解SARS病情会随著冠状病毒的变异程度而增减病情的严重程度,目前卫生署已向美国要检测用对照病毒,只要完成基因定序与比对,即能对疑似感染的患者做出正确诊断,以消除对SARS的恐慌。日前美国CDC已完成SARS 病毒基因图谱定序。
冠状病毒大约有二万到二万七千对基因组,卫生署是以其中关键性的四百对基因组做为「引子」,发现SARS的冠状病毒和普通人类冠状病毒不尽相同,变异程度是三到四成,但是美国的报告则说变异程度达五到六成。
◎如何确定诊断SARS?
SARS为一新兴传染病,其诊断系以流行病学资料、临床及实验室检验资料来综合研判,并非仅以单一检验之结果为准。
1.胸部X光摄影:
在发烧前驱症状,甚至整个病程,胸部X光摄影可能正常。不过在大部份的病患,呼吸道时期的特性为从早期的局部浸润,进展到较广泛性、斑状、间质性浸润,有些SARS晚期病人的胸部X光摄影,可见部份区域实质化。
2.实验室检查:
在病程早期,淋巴球数目通常会下降,整体白血球的数目一般为正常或下降。在呼吸道疾患最严重时,一半以上的病人会有白血球减少及血小板减少,或正常但稍偏低的血小板计数(5-10万/微升)。
截至目前为止,全球尚无任何检验方法可对SARS病例作最后之确认,且从目前国内外相关SARS个案之检验结果来看,部分个案呈现多种病原同时存在之现象,故在致病机转尚未彻底明了前,暂不宜仅以冠状病毒分子检测之结果,当作「确定病例」的判断,以及其防治措施之依据。
◎它能不能痊愈? 要如何治疗?
绝大多数病例(96%)可顺利渡过观察期,无呼吸系统并发症而完全痊愈。治疗方法包括各种治疗已知细菌性非典型肺炎的抗生素。在许多地区,治疗药物尚包括oseltamivir或ribavirin等抗病毒药剂,口服或静脉注射类固醇,亦曾与ribavirin及其他抗微生物药剂并用,台湾也有使用免疫球蛋白之记录。但到目前为止,尚未发现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死亡率约4%,尤其在40岁以上或有潜在疾病者(例如冠心病、糖尿病、气喘以及慢性肺病),更易造成死亡
非典小资料
一、“非典”是指自2003年以来我国局部地区发生的一类由冠状病毒引起的肺部感染病症。它是主要通过近距离空气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染的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肺炎,在家庭和医院有显著的聚集现象。而典型肺炎是指由肺炎链球菌等常见细菌引起的大叶性肺炎或支气管肺炎。
二、非典型肺炎的临床表现与以往不同的是,首先病人高烧、干咳,并且没有一般流感的流涕、咽痛等症状,也没有通常感冒常见的白色或黄色痰液,偶尔病人痰中带血丝,出现呼吸急促的现象,个别病人出现呼吸窘迫综合症。一般情况下,患者发烧时白细胞会升高,而此次非典型肺炎病人白细胞正常或下降。“非典”到了一定程度以后,症状会和感冒比较好区别,但是在初期的时候,有时候还是非常容易混淆,甚至一部分“非典”的病人,开始的时候症状类似于感冒,或者完全和感冒相同,或者有点象流感一样,有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因为作为“非典”的病原体来说,不是一下子到肺部的,要经过上呼吸道,气管、支气管到肺部,我们观察的病人,往往是持续的发热,持续三五天,甚至再长的时间,但是在观察的过程中,突然出现病情的转机。病人通常的症状有干咳少痰,个别痰中带血,严重的会呼吸困难。一般感冒病症包括发烧、咳嗽、头痛,可在数日后转好,并且一般没有肺炎迹象。
三、潜伏期约为二至十二天之间,多数人通常在四到五天就有明显症状。目前大家公认的传播途径是经过呼吸道传播,主要是通过飞沫来传播,特别是近距离接触,咳嗽、喷嚏、病人的分泌物、体液接触所传染;现在又有一些其它情况,直接接触病人后,通过手,再揉鼻子、眼睛等,也是一个传播途径。
四、建议如发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应及早就诊,因为这种病在观察的过程中,会突然加重,假如能及早发现,给予及时治疗,大多数的病人经过数周就可以康复出院。另外到医院就诊,除了早期诊断和治疗以外,可以及时的采取隔离措施,避免回家里感染家人和到社会上传染给别人。还有,有些人认为如果有流鼻涕的症状,就肯定不是“非典”是不对的。无论“非典”病原体是什么,都是经过上呼吸道,经过口咽、鼻喉部侵入的,所以早期的时候,可能会出现普通感冒的类似症状。怀疑感染非典型肺炎应及早到医院就诊,X光检验有助于诊断。
五、目前没有特效药物和治疗方法,但经及时的支持性治疗和对症治疗后,绝大多数病人可以痊愈康复。目前卫生部疾病控制司组织多学科专家,在总结前阶段防治工作的基础上制定了《全国非典型肺炎防治技术方案》。目前没有疫苗预防非典型肺炎,而且也没有特效药物和治疗方法,所以说,预防“非典”最根本的办法是强身健体,增强自身的免疫力。
六、主要可以采取以下预防措施:
① 培养和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打喷嚏、咳嗽和清洁鼻子后要洗手;洗手后,用清洁的毛巾和纸巾擦干。不要共用毛巾。
② 注意均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