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和使用筷子的国家,远在商纣时期,我国古人就开始使用筷子。
筷子在一些研究者看来,这是中国的,在饮食上是中国的国粹。在我们的《周礼》上就记着:“子能食食,教以右手”。就是说孩子到能吃饭的时候,你一定教他用右手拿筷子吃饭。筷子,从文献记载来讲,应该是在商代最早发明。但是,考古提供一些证据呢,应该说能证明商代有了筷子,但是还可以往前提。因为在殷墟出土了一座大墓里头出土了铜制的筷子头,它只是一个套头,铜做的。然后上面要接上一个木杆,来做成一个完整的筷子。当然,现在出土的时候,那木杆已经腐朽了。最早的筷子应该是比较简单,后来就做成铜的,做成了金银的,甚至是还有玉的,但大量地使用的还是竹木制的。
我们现在发现最早的铜筷子,应该是属于春秋时代的,在云南的一座铜棺里头,发现有一双筷子。另外,在安徽的贵池一座春秋墓里头发现了一双筷子。这个筷子有圆的,有扁的,还没有像我们现在的一头圆一头方的这种筷子。我们还要提到汉代画像石。汉代画像石里头有很多使用筷子的场面,在他们的饭桌上,在他们的盘子、碗里头,都明确地放有筷子,它都刻画出来,比较生动。其中,有一幅 《孝子图》,他的儿子拿着筷子夹着一个食物送到他父亲的嘴里去,表示他的孝敬,表现了用筷子的场面。在敦煌的一幅壁画上面,也是男男女女围坐在一起,在吃饭,大家每人面前除了一个勺子,还有一双筷子,这两大件,一件不能少。
在著名的《韩熙载夜宴图》里头,在这些夜宴的主人的餐桌上面,也放了有筷子。不仔细看呢是看不出来,但是当时的画工是很仔细,是画了筷子的;而且是一个人一双,是画得很明确。在其他的一些绘画的材料上,我们都能看到筷子的图像,它表现了古代中国人把筷子作为餐桌上必备的一个餐具。这应该是中国饮食文化一个文明的象征。
关于筷子的发明,有很多不同的传说。以下仅供参考:
筷子是中华民族发明的进食工具。据考古资料证明,在远古时代,先民已懂得用树枝和竹枝夹取食物。关於筷子的起源,中国东北地区流传着这样的故事:
大禹为治好水患,曾经三过家门而不入,就连吃饭、睡觉,也舍不得躭误一分一秒。有一次,大禹在野外煮肉吃,陶锅的肉很烫手,无法立刻用手抓食,他不想浪费时间,便砍下两根树枝,把肉夹出来吃。久而久之,大禹练成了用树枝夹取食物的本领,他的部下见他这样吃饭,既不烫手,也不会把双手弄脏,於是纷纷仿效,这样就产生了用筷子吃饭的习俗。
筷子古称箸,古籍《韩非子·喻老》载:“昔者纣为象箸,而箕子怖。”纣王为商代末期的君主,可见早在公元前11世纪我国已出现象牙精工制造的筷子。也就是说,我国有史记载的用筷历史已有3000多年。此外,民间关于筷子的传说也不少,一说姜子牙受神鸟启示发明丝竹筷,一说妲己为讨纣王欢心而发明用玉簪作筷,还有大禹治水时为节约时间以树枝捞取热食而发明筷子的传说。
1961年云南祥云大波那铜棺木出土3根圆铜筷,经碳14测定为公元前495年左右春秋中晚期文物。
您的位置:首页 > > 筷子是谁发明的
筷子是谁发明的
筷子可谓是中国人的“第五大发明”。而且,这个发明无疑要比“四大发明”还早,是在远古时期。遥想我们的祖先尝试熟食的时候,从火中取食一定很烫,于是便用两根棍子捏在手中从火堆中夹取食物。久而久之,这两根棍子就成了我们用的筷子了。到了现代,人类的各种用具都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只有这筷子却仍然是两根细棍子。
在没有筷子之前,人们吃东西只好下“五爪”,至今有些地方还流行的“抓饭”即是。用手指将那些粘糊糊的咖喱饭之类的食品往嘴里送,那大约还是需要一定技巧的。不过,听说手抓饭也是有一定规矩的,只能用右手取食,不洁的事则用左手来做。而我们日常用筷子的人群偶尔用手进食则左右开弓,不太讲究。筷子实际上是手的延伸。筷子,应是人类发明和使用最早的工具了。当然,西洋人的祖先发明和使用的是刀叉。不过,用刀叉取食的西方人,常常惊诧于中国人的筷子,觉得有些不可思议。是啊,细细的两根筷子,捏在手上,运动自如,能戳、能夹、能撮、能扒,神乎其技。只不过我们用筷子的人熟视无睹罢了。更有一说,用筷子能让大脑的某个区域特别发达。这似乎有点玄乎,不过,使用筷子确实是有点力学的原理:大拇指和食指负责固定,中指和无名指则起到分合筷子的作用,如若掌握不好,就很难取到餐桌上的美味。我们是从小就学习使用筷子,天天用,月月用,年年用,于是熟能生巧,而有的老外学习使用筷子,就觉得比抬两根大木头还困难,样子很滑稽。
据说,帮助汉高祖刘邦平定天下的留侯张良,在运筹帷幄之时,就是用筷子作“筹”,摆来摆去,谋划战略战术的。他的筷子,是当作军队使的。因此,明朝宰相刘伯温曾有一首咏筷子的诗“汉家四百年天下,尽在留侯一箸间。”说到写筷子的诗,还有一首也是宋代的,出自女诗人朱淑贞手笔,就叫《咏箸》:“两个娘子小身材,捏首腰儿腿张开。若要品尝好滋味,除非伸出舌头来。”写得风趣而调皮。其实,简简单单两根筷子,还是可以写出许多美妙诗文的。
筷子的发明肯定比碗早,但由于筷子多由竹木制作,不能长久保存,所以不像它的同伴碗一样埋在地下愈久就愈有文物价值。但筷子又的确是少不得的日常生活用品,尽管它普通,却是为我们服务最多的工具。这让我想到了生活中的芸芸众生,都在默默无声地尽自己的义务,然后静静地流失。其实,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所有的人都像筷子,一批又一批地来到这个世界上,尽了自己应尽的职责和义务,也品尝了人世间的酸甜苦辣,然后又一批一批地流失,然而,我们创造的文明却能在无形中一代代传下去。这也许就是作为筷子的乐趣了罢?筷子无知,筷子亦无言,却让用筷子的人产生了一些联想。
筷子在古代传说故事中是妲己发明的,这源于她喂商纣王吃饭的一个故事。
传统直筷子是中华民族千年来生产生活中改进延续下来的,筷子文化成为中华文化的一个缩影,并非某个人发明。
随着中华文化国际化,筷子已成为中华餐饮文化在国际餐饮的一个显著代表。为适应西方人对筷子的使用需求、满足人们对筷子的革新,目前已由个人发明出弯筷子。该款筷子立足实用,大胆创新,充分发挥筷子功能,采用曲线外观,打破了延续五千年直筷子的传统外观,使用更加便捷,外形更加符合现代人们的审美。
大家从此再也不用提问筷子为什么会弯的问题了!
目前,弯筷子已申请专利,享有知识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