属于性早熟。 ■ 什么是儿童的性早熟?
目前,青春期提前是世界性的趋势,由于社会环境的影响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孩子的性发育普遍提前,性早熟的发病率也显著增多,已经成为小儿常见的疾病之一,而女孩发生性早熟又较男孩多4~5倍。
那么,什么是性早熟呢?
医学专家认为,女孩8岁以前,男孩9岁以前,出现与年龄不相应的第二性征,如周期性阴道流血、乳房增大、阴毛腋毛生长等,并伴有体格发育,如身高、体重、骨骼的增长的现象,就叫性早熟。
正确认识性早熟:真性性早熟和假性性早熟
真性性早熟又叫完全性早熟,它是指青春期提前建立在“下丘脑�垂�体�卵�巢轴”成熟的基础上,有第二性征出现,并且男孩有遗精、女孩有排卵现象。
假性性早熟又叫不完全性早熟,性早熟的孩子只有乳房发育、阴毛发育或者月经来潮现象,并无性腺发育,无排卵现象,无生育功能。�
如何发现孩子是不是属于“性早熟”?
平时家长对孩子应多加观察,例如女孩在洗澡、换衣服时,当妈妈的就应注意女孩胸部的情况,有的女孩在乳房开始发育时,会向母亲诉说乳房疼痛等情况,如用手轻轻抚摸,里面有一个小硬块,即乳核。
女孩在月经初潮前往往阴道分泌物明显增多。
重要预警:10岁前蹿高是性早熟信号 七八岁女孩易患性早熟
■ 如果出现“性早熟”,问题有多大?
主要是心理行为和体格发育两方面的危害。
○孩子可能因自己在体型上与周围小伙伴不同,而产生自卑、恐惧和不安;
○过早来月经的女孩子往往精神十分紧张,影响其正常生活和学习;
○由于性早熟患儿多伴有骨骼提前发育,骨骺提前闭合,虽开始身材较同龄儿童高,成年后身高往往不够理想。
■ “性早熟”成因及预防
可导致儿童“性早熟”的食品
• 可入药的大补类食品 所括冬虫夏草、人参、桂圆干、荔枝干、黄芪、沙参等。尤其广东人,喜以药膳煲汤。中医指出,越是大补类的药膳,越会改变孩子正常的内分泌环境,造成身心发展的不平衡。
• 禽肉、特别是禽颈 现今市场上出售的家禽,绝大部分是吃拌有快速生长剂的饲料喂养的,禽肉中“促熟剂”残余主要集中在家禽头颈部分的腺体中,由此,吃鸭颈、鹅颈,就成为“促早熟”的高危行为。
• 反季节蔬菜和水果 冬季的草莓、葡萄、西瓜、西红柿等,春末提前上市的梨、苹果、橙和桃,几乎都是在“促生长剂”的帮助下才反季或提早成熟,一定要避免给10岁以下的儿童食用。
• 油炸类食品,特别是炸鸡、炸薯条和炸薯片 过高的热量会在儿童体内转变为多余的脂肪,引发内分泌紊乱,导致性早熟;而且,食用油经反复加热使用后,高温使其氧化变性,也是引发“性早熟”的原因之一。每周光顾洋快餐两次以上,并经常食用油炸类膨化食品的儿童,“性早熟”的可能性是普通儿童的2.5倍。
• 声称能使孩子“更高更壮”的儿童口服液 针对儿童市场的补剂和口服液,相当部分含有激素成分。这些激素使孩子在5、6岁时长得比同龄儿童高大壮实,因为,他或她可能已悄悄出现发育势头,骨龄已达8岁或10岁。而等孩子进入正常发育阶段时,反而不见长了。专家指出,性早熟的儿童,进入青春期后身高将比同龄伙伴矮约10-15公分。
更多吃穿住行注意事项:• 谨防孩子误食“糖豆” • 化妆品少儿不宜 • 补药不可滥用 • 微量元素慎重补充 •视觉刺激尽量避免
■ 家长怎么对待孩子的“性早熟”?
不当方式:
“现在,家长对孩子的健康发育越来越重视,当发现孩子的发育有点异常,就马上领孩子去治病。由于盲目就医,使一些孩子受到误诊误治。据粗略统计,这个比例约占就医儿童的3%至4%。比如,有的男孩本已是性早熟,却被误诊为性发育落后,被要求服用一些性激素,结果导致孩子行为异常。还有的领孩子乱看成人科,诸如男性科、泌尿科、妇科等。”--乱投医会贻误孩子正常成长
适当方式:
如怀疑孩子有这方面的问题时,家长应及时带孩子去医院咨询、就诊。如果孩子被确诊患性早熟后,家长除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外,还应给予孩子各方面的关心和爱护,并对其进行适当的性教育,使孩子了解自己疾病的真实情况,消除精神压力。
在药物治疗方面,轻度性早熟可采用中药如知柏地黄丸、大阴补丸及其它汤药治疗;中度以上及真性性早熟则可在医生指导下用孕激素、促性腺释放激素类药品治疗。--儿童性早熟能够防治吗?
在宝贝成长的过程中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大多都是正常的,科学养育的确是必要的,很多困惑、紧张与压力都是因为没能做更深入的了解而产生的。所以,家长们还是多注意观察自已的孩子每个阶段的成长,并多与同龄的家长进行沟通与交流,有不能释疑的地方也可以通过查资料,多向专家咨询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案。太过忽略不可取,但是病急乱投医更是要不得。还是要科学对待,理智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