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企业管理存在哪些问题?作为一个年轻的企业中层管理者,你打算从哪方面切入解决这些问题?

2024-11-27 07:53:56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文/舒化鲁
  企业管理,远不是一蹴而就的,没有哪家企业可一劳永逸地把企业管理的所有问题都解决好。一个问题解决了,总是又有新的问题会发生。而企业正是在这样的过程中实现发展的。
  但在任何一家企业,无论其管理水平已达到什么样的高度,其所面对的难题都是一样的。企业所寻求的目标大同小异,企业达成目标可选择的途径措施也大同小异。难题是如何实现途径措施与所寻求目标之间有效连接。
  美国经济学家哈维·利本斯坦(HarveyLeibenstein)1966年提出了“X低效率”理论,被视为20世纪经济学上的一个重大发现。美国经济学家通过统计分析,认为,“美国任何一个时刻X低效率的数值可能高达国民生产净值的20%—40%,X低效率的数值在发展中国家可能更大。”
  X低效率实际上就是组织低效率,其根源可归结为组织内部成员工作不到位,使企业组织所选择的途径措施与所寻求的目标对接无效,或者对接不严密,有资源流失浪费。这一问题的解,主要不在企业经营的外部环境中,而在企业组织运行管理中。企业管理的难题也就难在这一问题的展开上。
  企业组织所寻求的目标是确定的,这就是实现交易收益、风险价值、投资回报和社会美誉四大价值的增值和积累。企业组织所能选择的途径措施也是相对确定的,因为企业组织所拥有的各种资源,都是一个相对确定的量,不确定的仅仅在于对这有限的资源的配置上。正是这种资源配置上的不确定性,导致了同样的资源总量和资源结构,却完全不同的企业发展现实后果。
  企业资源配置的过程,也就是企业组织为达成企业发展四大价值增值和积累目标而对措施途径进行选择的过程。之所以有措施途径选择不当,以及措施途径贯彻不力的问题,也都仅仅是因为在企业组织内部,有些成员工作没有作到位。因此解决X低效率的问题,也就是解决组织成员工作不到位的问题。
  如何才能保证组织成员工作到位,这才是企业管理的最大难题。
  展开这一难题,可归纳为五个方面的问题。这五个方面的问题,可以说才真正是企业管理面临的本源性难题。这五个本源性难题是:
  1. 企业组织成员中总是有人不理解企业组织目标,不认同企业组织目标,其工作没有紧紧盯住企业组织目标;
  2. 企业组织成员中总是有人缺少责任心,该他做的工作,总是没有按照时间和质量要求做到位;
  3. 相对于企业发展的要求,企业组织成员中总是有一些人的能力素质,显得太低,无法按照时间和质量要求,把工作做到位;
  4. 企业组织成员中总是有人仅仅凭一时的热情做事,工作质量和效果老是波动不稳定;
  5. 企业组织成员中总是有人没有形成对企业组织团队爱的情感,把自己的意志目标整合到企业组织目标上来,而是与企业组织貌合神离,只是想从企业组织中窃取自己的利益。
  在现实中,企业管理的所有努力也都是围绕这五个本源性难题展开的。
  1. 之所以要强化企业组织的领导力建设,是因为前列第一个难题的存在;
  2. 之所以要打破平均主义大锅饭,强化企业激励机制建设和员工绩效考核,是因为前列第二个难题的存在;
  3. 之所以要强化企业组织招聘、培训、用人管理,是因为前列第三个难题的存在;
  4. 之所以要强化企业组织内部沟通管理,构建强势企业文化,是因为前列第四个难题的存在;
  5. 之所以要强化企业组织的团建设建设,是因为前列第五个难题的存在。
  众多的企业在为解决前述五个难题上作了很大的努力,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之所以仍然没有解决好这五个难题,除了企业领导人往往存在理念上的偏颇之外,是因为没有找到贯彻落实那些理念的技术方法。由此以观之,找到贯彻落实有效理念的技术方法——为企业管理装上长鼻子,也就成了企业管理难题中的难题。

回答(2):

从中国的角度做切入点的话,就是中国处于快速发展当中,因此企业的发展速度远远超过了人才成长的速度,这就是为什么中国企业当中中层管理者平均年龄很低的原因。企业管理所存在的问题,都可以归根结底的说为是企业中层管理者过于年轻、缺乏管理经验同时职业素养较差的关系。举例来说,我们经常看到刚刚毕业几年的人就作为团队的领导者,这类中层主管,本身职场经历就很短,而且缺乏足够的管理经验,而且现在这类年轻的主管跳槽频率较高,自然会给企业带来很大的问题。作为一个年轻的中层管理者,就要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管理水平和能力,同时,还要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最后是提升情商和人际沟通能力。

回答(3):

以下是我晋升的时候最喜欢的一篇文章希望能与你分享管理者的成功:

好主管 要强悍 不凶悍
领袖不是天生的,他是由许多特质共同组合而造就,这其中包括热忱,为一个明确的目标而努力的决心,即强而有力的沟通技巧。

以下是成功领导人教战守则:
1、 充分授权:
分派工作的结果往往不太成功的原因,通常是由於操之过急,经验传递的工作本来就需要按部就班、循序渐进。主管经过数年(甚至更久、更长的时间)的工作累积,才发展出来一套工作法则,是不可能在短短时间内,就让接手的人能够驾轻就熟地加以运用。

2、重视人才培育:
人才的培育计划就像所有的商业活动一样,都是为了达成某一些确切的目标而设计,一个训练计划如果毫无目标,到头来也将一无所有。

3、创造满足:
在工作岗位上不快乐的人,往往不会有好的工作表现,心情(情绪)起伏不定。因此,除非主管能满足部属的主要需求,意即对工作的满足感,否则事业将会失去动力,并损失金钱。让部属能快乐地工作,可以了解什麼是他们的工作动机,金钱、认同感、安全感、归属感、成就感、良好的工作环境、有升迁的机会、有学习成长的空间等,都可能是激励他们工作的原动力。

4、灵活应变:
瞬息万变的商业活动里,规划是整个行政管理上一项非常重要的功能,但公司的经营策略,不能拿来像金科玉律一样死板的奉行。所以各阶层的管理者,不论职位高低,在公司采取各种应变措施,以面对外部环境的各种压力时,都必须要让自己具备更大的弹性应对能力。

5、鼓励创新:
鼓励所属工作成员的创意,利用研讨会的方式来做脑力激荡,以产生一些策略性规划的构想,大家一起动脑筋,想想看有什麼新点子,也许从一些略带趣味性的主题开始,将所有的构思都纪录下来,然后提出下列问题:「你们觉得有哪些新市场,公司可以开始尝试考虑开发?该如何改善对客户的服务?」要求员工有任何构想便要提出来,同时,绝对不允许任何人随意批评其他人所提出的任何建议。在处理这些构想时,宁可将它重新修改加以利用,也不要轻言予以否决;这样做可以增加成员们的信心,并且使他们勇於思考、创新构想。每一位工作人员都是具有创意的人,问题只在於主管如何将它们激发出来。

6、「会不会」不同於「行不行」:
技能和知识可以经由教育与训练而学会,但工作态度(专业、敬业)却没有办法教,只能用设立榜样的方式让成员互相模仿,一但立下好榜样,工作成员自然生气勃勃,忠实、乐於付出,而且会自动自发。

7、勇於解决纷争:
人事方面的问题必须立刻加以研判、尽快解决,假如忽略它,那麼小问题会变成大问题,大问题则会在最后演变成一个全面性的危机。请记住,问题是永远不会自动消失的,如果有必要,找顾问(没有利害关系的人)来帮忙「沟通、整合」。

8、重视效率:
当有压力产生时,要设法帮助每一个成员减轻压力,不过要先弄清楚,压力是来自成员的负责任,还是缺乏效率所引起的,或是成员努力不够的关系呢?

9、说清楚、搞明白:
处理工作成员恶劣行为的表现时,态度要坚定,但不要咄咄逼人。当对某一位工作成员进行辅导或是惩戒时,要明确的表示这一切与一个人的个性喜好没有关系,更不要用讽刺的语气来批评他们,也不要做任何人身攻击,但是要求对方也非得改进它们的工作表现不可。利用一些问题来帮助他们了解毛病出在哪儿,并达成共识。

10、勇於沟通:
沟通有向上沟通、平行沟通、向下沟通,对部属说的事,不要比对公司股东说的还要少,这两者对公司都投下了相同的赌注。做一位管理的人,就一定要记得自己不仅是一个管理者,也是一位沟通者。此外,在任何沟通方法上,没有比面对面沟通效果要来的好。

11、练习在会议中说话:
许多企业主、领导者、管理人在需要站出来面对一群人说话时,会一下子变得张口结舌,讲不出话来,其实对群体讲话的技巧就像其他管理技巧一样,只要依照一套简单规则去做,便不会有问题,没有人天生即是杰出的演说家,即使是专家有时也会紧张。更要记得在说话前一定要做深呼吸的动作。

千万不要把「作风强硬」与「作风凶悍」混为一谈。如果为了个人的利益和需要,而牺牲了周遭人的权益,那就是一个「作风凶悍」的管理人。反之,一个「作风强硬」的管理人会严格要求部属达到工作目标,而不会侵犯工作成员的权利和需求。

回答(4):

先学会做人,俗话说“做事先做人”也就是要“潜心做事,低调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