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吴四英将的字词翻译

2025-05-22 17:43:23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呵呵,很高兴再次回答你的问题。
原文
  :   孙吴奄有江左,亢衡中州,固本于策权之雄略,然一时英杰,如周瑜、鲁肃、吕蒙、陆逊四人者,真所谓社稷心膂,与国为存亡之臣也。自古将帅,未尝不矜能自贤,疾胜己者,此诸贤则不然。孙权初掌事,肃欲北还,瑜止之,而荐之于孙权曰:"肃才宜佐时,当广求其比,以成功业。"后瑜临终与权笺曰:"鲁肃忠烈,临事不苟,若以代瑜,死不朽矣!"肃遂代瑜典兵。吕蒙为寻阳令,肃见之曰:"卿今者才非复吴下阿蒙。"遂拜蒙母,结友而别,蒙遂亦代肃。蒙在陆口,称疾还,权问:"谁可代者?"蒙曰:"陆逊意思深长,才堪负重,观其规虑,终可大任,无复是过也。"逊遂代蒙。四人相继,居西边三四十年,为威名将,曹操、刘备、关羽皆为所挫。虽更相汲引,而孙权委心听之,吴之所以为吴,非偶然也。
译文
  孙策、孙权建立的吴国之所以停留在江东地区,跟中原地区的曹操对抗,根本是因为孙策、孙权的雄才大略。当时东吴的英杰如周瑜、鲁肃、吕蒙、陆逊四个人,是当时的(东吴)的所谓国家的心腹与梁柱,都是能与国家共存亡的大臣。但是因为自古将帅,大都认为自己是贤能之人,害怕有胜过自己的。但是上面这些贤能的人则不是这样。孙权刚接执掌政权,鲁肃(北方人)想回到北方去(投靠曹操),周瑜制止了他,而向孙权推荐:“鲁肃才能应当辅佐时局,应当广泛地物色和他类似的人,来完成雄功伟业。”之后周瑜临终给孙权写信推荐:“鲁肃忠诚刚烈,处理事情不随便,如果能用他来代替我,我死不后悔!”于是鲁肃代周瑜治军。吕蒙担任寻阳县县令,鲁肃见了他说:“你现在的才略不再是当年吴地阿蒙(因为吕蒙已学习了大量的知识)。”鲁肃就拜了吕蒙的母亲,结交为好友而告别。吕蒙后来也替代了鲁肃执掌军权。吕蒙在陆口,称病辞职要回乡,孙权问:“谁可代替你?”吕蒙说:“陆逊考虑问题深刻有远见,有承担重任的能力,观察他的规划与思虑,他最终可以被任命大事,没有再超过他的人了。”陆逊于是就代替了吕蒙。四人连相继任,在 西边三四十年,成为了有威名的将领,曹操、刘备、关羽皆曾被他们打败。虽然他们轮流连相推荐引见,而孙权又能放心听从他们,东吴之所以成为吴国,并非是偶然的。
编辑本段人物简介
周瑜
  周瑜(175-210)字公瑾,汉族,庐江舒县(今安徽省舒城)人。东汉末年著名军事家。因其相貌英俊而有“周郎”之称。周瑜精音律,多谋善断,精于军略,为人性度恢廓,雅量高致.
6岁习文,7岁习武,9岁破江南,13岁当水军都督,30岁打得一代枭雄曹操惨败而归。
江东向来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公元208年,曾指挥孙、刘联军,缔造出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公元210年,周瑜因病去世,年仅36岁。孙权闻言,立即素服迎接周瑜灵柩回柴桑。
一代将星就此陨落,却留下美貌娇艳的妻子小乔,与同样英俊潇洒,颇有周郎之风的长子和一个小儿子。
孙权肯定是特别喜爱周郎的,周郎死后,他的女儿嫁给太子,大儿子娶了公主,小儿子也封赏甚厚,却屡次犯法,但吴主念周郎之功,每每不予处罚,封赏依旧,江东无人能比,可见周郎对江东的功劳之大。 周瑜

鲁肃
  鲁肃(172-217),字子敬,汉族,临淮东城(今安徽定远)人,中国东汉末年东吴的著名外交家,政治家及战略家。他曾为孙权提出二分天下的战略规划,因此得到孙权的赏识,于周瑜死后代替周瑜领兵,守陆口。此后鲁肃兵不血刃,单凭外交手腕从关羽手中讨得半个荆州。建安二十二年(217),鲁肃去世,年仅46岁,孙权亲自为鲁肃发丧,诸葛亮也为其发哀。 鲁肃

吕蒙
  吕蒙(178-220年,一说为180-220年,另有180—221年的说法),字子明。汝南富陂(今安徽阜南吕家岗)人。汉末三国吴国名将。初目不识丁,后受孙权教诲开始习文,最终成就大器。公元215年奇袭荆州,击败关羽,擒其父子,立下大功。
历任官职:别部司马、平北都尉(广德长)、横野中郎将、偏将军(寻阳令)、庐江太守、汉昌太守、南郡太守(孱陵侯) 吕蒙

陆逊
  陆逊(183-245),本名陆议,字伯言,汉族,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历任吴国大都督、上大将军、丞相。吴大帝孙权兄桓王孙策之婿,世代为江东大族。于公元222年率军与入侵东吴的刘备军作战,以火攻大破刘备蜀军的“猇亭之战(即:夷陵之战)”,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一次著名的积极防御的成功战例。后因卷入立嗣之争,力保太子孙和而累受孙权责罚,忧愤而死,葬于苏州,至今苏州有地名陆墓。
合称
  东吴四英杰
孙吴即三国时期的吴国,东吴。三国时期的政权之一。以皇室姓孙,历史上也叫“孙吴”。  东汉灭亡后鼎足而立的魏、蜀、吴三国之一。孙权所建。都建业(今南京)。据有今福建、广东、广西、江西、湖南的广大地区。汉末黄巾起义时,孙坚随会稽朱儁到中原镇压黄巾,以后又转战于江南诸郡。董卓之乱时,孙坚参加讨伐董卓的关东联军,隶属于袁术,在淮南活动。孙坚死,子孙策统领部众,约于兴平元年(194)开始向江东发展 。他得到周瑜等人的助力,驱逐暂驻曲阿的扬州刺史刘繇,逼降会稽太守王朗 。建安元年(196)献帝都许以后 ,孙策拒袁术而联曹操,受封为吴侯。建安四年,孙策取得豫章郡地。建安五年孙策死,策弟孙权统众。建安十三年孙权由吴徙治京城(今江苏镇江)。筹划赤壁之战,势力达于荆州;十五年取得岭南 。建安十六年孙权徙治秣陵,次年,改秣陵为建业。建安二十四年孙权破关羽 ,占有荆州全境 。黄武元年(222),孙权接受魏国封号,在武昌称吴王。后取得夷陵之战的胜利,限制了蜀国出峡发展的可能 。黄龙元年(229)称 帝,建都武昌,后迁建业(今江苏南京)。孙权尚存的困难,一是对付山越的不宁,一是在淮南巢湖地区抗拒曹魏的压力。散布在东南州郡山区的山越人,阻险割据,甚至北联曹魏,反对孙权势力向南方内地扩张。孙权与山越进行过多次战争,屡获胜利。孙吴统治的几十年中,山越人大体与汉人趋于融合。   孙权统治时,江东经济有显著发展。北人南来,山越出居平地,劳动力增多。长江两岸地区都设有屯田区,其中毗陵屯田区(今江苏常州、镇江、无锡一带)最大。会稽郡农业生产比较发达。历代陆续修成的浙东运河和江南运河在孙吴时发挥了通航效益。江南运河云阳至京口(今江苏丹阳至镇 江)一段流经山间,不便通航,吴未得到修整。云阳以西开辟破冈渎,使秦淮河和江南运河联通,为三吴至建业的便捷水道。丝织业开始在江南兴起,但织造技术还不高,所以蜀锦成为重要的输入物资。铜铁冶铸继承东汉规模而有发展规律,青瓷业也在东汉釉陶制造基础上走向成熟。由于河海交通的需要,造船业很兴旺,海船经常北航辽东,南通南海诸国。黄龙二年(230)万人船队到达夷洲,即今台湾省,这是大陆与台湾联系的最早记录,吴国使臣朱应、康泰泛海至林邑(在今越南南部)、扶南(在今柬埔寨境)诸国。大秦商人和林邑使臣也曾到达建业。   经济的发展,与外界交往的增加,促进了攻江南文化的提高,出现了一批知名的经学家和文史之士,如虞翻、陆绩、韦昭。佛教开始在江南传播,居士支谦从洛阳南来,世居天竺的西域僧康僧会稍晚从交趾北上。他们在建康译经传法,影响颇大。道教在南方民间继续流传。   孙吴诸将以私兵随孙氏征战,孙吴屡以国家佃客赐给功臣,功臣往往拥有多至于数县的俸邑,因而逐渐形成吴国武将世袭领兵的制度。同时,江南也出现了象吴郡的顾、陆、朱、张那样的占有大量土地和童仆,而且各有门风,世居高位的大族。他们和世袭领兵的武将同是孙吴政权的主要支柱。 三国-吴-荆州
三国-吴-扬州
280年,西晋军队攻破东吴,吴国灭亡。可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