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动不动就几十万人的大战,其实是有人力基础的。比如最著名的秦国和赵国的长平之战,秦国出兵60万,赵国出兵45万。最终秦国被耗死了30万人,赵国被坑杀了40万人。为什么这个时候秦国不一鼓作气灭了赵国呢,就是因为秦国死的是30万人军事有素养的农民。强大的秦国也是伤了元气,而赵国因为死了40万人,所以被燕国趁虚而入。
战国时期的战争规模比后面的某些朝代所需要的兵力都多。因为后面的朝代都统一了,打仗不需要那么多的士兵了,而且有足够的人口供给。预备军剩下的农民专心种地都可以了,这些职业军人在军事素养和武器装备上都非常优良,除非一举遭到歼灭,不可能轮到农民上战场的。
春秋战国时期的战术,都是只要你承认我是霸主,你就可以回自己的地方当小领导,这也导致了春秋时期的军队其实是一种贵族武士,类似于西方的骑士阶段。春秋时期的一乘是1000辆战车,大概就是1万名士兵。就算是当时最大的诸侯国晋国士兵的数量也就6万人左右,更不用说其他小国家了。
后来战争开始变得越来越大,死的人就会越来越多。首先人不够用,其次也死不起。于是就衍生出了让农民去当兵。这些士兵本质上都是农民,只不过各国都有激励政策,比如给田地免赋税等,这些农民形成了第1批职业化军人的雏形。这也是历史上为什么能够有这么多人数参战。
几十万人的大战是真的。因为战争越来越频繁,死的人就会越来越多,这个时候只靠着贵族武装来打架,首先人不够用,其次也死不起。于是就开始衍生出了“农民兵”。几十万人里面,大部分都是农民兵占主要地位。
农民当兵不是主要原因吧,我们一直都是农业国,农民一直是主体啊。能动员这么多兵力,跟地域性有关吧。封建时代统一的国家要调动一支几十万的大军,后勤和给养才是难点。战国七雄们之间的战争,无论从距离还是组织难度都比大一统国家简单很多,后勤保障也更容易,相当于家门口打仗,能调动这么多人也是可以理解的
也不是动不动就几十万,一般各自几万人就是普通大战了,几十万的都是国运之战了,基本两个国家之间只会发生一两次,输了就废了,甚至有直接亡国的风险
几十万都是举国之力,抽调一半青壮年,历史上除了赵国死的多点。没哪场死的多的。几十万人平均每天有万把人在打架就不错了!行伍之间说明人一队人也就几十个人,碰到的都是遭遇站。没那么大空地给你们摆好地方慢慢打架。而且大部队集结一旦死伤超过一成估摸着差不多就崩了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