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看官告民事件的起因,不同的起因适用不同的法律类别。
最典型的官告民,是《刑事诉讼法》、公诉案件。
参见《刑事诉讼法》第三条:
对刑事案件的侦查、拘留、执行逮捕、预审,由公安机关负责。检察、批准逮捕、检察机关直接受理的案件的侦查、提起公诉,由人民检察院负责。审判由人民法院负责。除法律特别规定的以外,其他任何机关、团体和个人都无权行使这些权力。
其中还有一些单行条款中,比如环境保护法,也有类似的涉及。
扩展资料:
一般而言,民和官诉讼适用法律如下:
官告民,除了《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之外的所有法律。
民告官:《行政诉讼法》。
民告民:《民事诉讼法》。
三大诉讼法各自特有的原则如下:
(1)行政诉讼法:对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性进行审查原则,举证责任。
(2)民事诉讼法:辩论原则、处分原则。
(3)刑事诉讼法:公检法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原则;未经人民法院判决不得确认任何人有罪原则;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原则等。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
百度百科--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
百度百科--行政诉讼基本原则
如果是以官的身份来告民,看他是哪个单位的,比如工商的,比如税务的,都有相应的法律。如果他只是个公务员,却因为民事纠纷告你,那就是民事诉讼法了
要根据“官”所诉请求属于行政法范围还是属于民法范围。
官告民得看他们之间的法律关系来定
如果是民法关系,比如某政府跟某企业签订了买卖合同,某企业违约了,那么这适用民法关系
适用不应该只看主体,还要看法律关系
你认为行政诉讼法会出现官是原告么,这个我觉得不可能
行政诉讼本来就是个人的救济途径
官告民,官应该是通过部门之间的协调,比如政府要抓你,就应该是通知公安局
什么官告什么民?这里分好多。如果税务局和纳税人,那就是税法。如果是征收,那就是征收管理条例。行政机关收到法律的授权,是可以实施某些行政行为的。如果无法实施某些行为,比如征收行为,则通过法院来执行。其执行的法律就是房屋征收管理条例。
你说的行政诉讼法,是程序法,不是实体法。你说政府机关要告相对人。那其实也有可能是民法调整的范围。如果行政机关购买文具,与文具商发生合同纠纷,这就是合同法调整的范围,且是民事诉讼法来调整的程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