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病死的
顺治元年(1644),清军进入北京,明亡。汤若望以其天文历法方面的学识和技能受到清廷的保护,受命继续修正历法。他用西法修订的历书被清廷定名《时宪历》,颁行天下。同年十一月,命掌钦天监事。次年,他以《崇祯历书》为基础纂成《西洋新法历书》一百零三卷,进呈摄政王多尔衮,封太常寺少卿。八年顺治帝亲政后,先后授太仆寺卿、太常寺卿、通政使并赐号“通玄教师”(康熙帝时为避讳,改“通微教师”)。汤若望经常出入宫廷,对朝政得失多所建言,先后上奏章三百余封。顺治帝临终议立嗣皇,曾征求汤若望意见。康熙三年(1664),杨光先在辅政大臣鳌拜等支持下,控告汤若望等传教士借修历为名,内外勾连,谋为不轨。汤若望被捕入狱,次年拟凌迟处死。不久京师地震,汤若望免死羁狱,旋获孝庄太皇太后特旨释放。
康熙五年七月十五(1666年8月15日),病死于寓所。
1664年(康熙三年),杨光先等诬陷汤若望“谋叛”,清政府一度判处汤若望等人的死刑,礼部、兵部还提议将居住澳门的葡萄牙人驱逐回国。清政府没有采纳,但命令葡人—并迁往内地。土著葡萄牙人准备迁移,来自欧洲的葡人则坚决反对,拒绝服从这—命令。广东官府便派出舰队,包围澳门,准备动用武力。葡萄牙人只得花费2万金币,买通广东大吏,请他们代向清政府求情。刚刚亲政的康熙正准备起用西方传教士修订历书,又考虑到葡人居澳门数百年的实情,遂于1668年(康熙七年)发布旨令,赦免汤若望死罪,允许葡人继续留居澳门。
1661年,顺治皇帝病逝,年仅24岁。八岁的康熙皇帝登基,大权旁落。辅政大臣鳌拜等力主恢复祖制,反对西洋学说。大臣杨光先趁机告恶状,言汤若望等传教士有罪三条:潜谋造反;邪说惑众;历法荒谬。而且愚昧地著书说,即使西法是准确的,也“宁可使中夏无好历法,不可使中夏有西洋人”。1664年4月,年已70多岁的汤若望猝患痿,口舌结塞。同年,杨光先又上疏参劾汤若望,叩阍进所著《摘谬论》、《选择议》,斥汤若望新法实谬等等。汤若望被罢黜褫爵,与耶稣会士南怀仁(F.Verbiest)等囚禁入狱。汤若望被控以邪说惑众、潜谋造反、历法荒谬等罪名,这年9月汤若望等受审,11月再次受审。汤若望因病不能自辩,由南怀仁为之代辩。但是,议政王等无视是非,1665年按早已定下的罪名议决汤若望等凌迟处死或处斩。这年4月,京师连日地震,宫中又发生火灾,汤若望案请太皇太后(顺治母后)懿旨定夺,太皇太后谕令开释。最后康熙帝下旨,念汤若望效力多年又复衰老,敕从宽免死。于是,清王朝建立后使用了20年的新法《时宪历》被废弃不用,复用《大统历》、《回回历》旧术。
汤若望获释出狱后,与南怀仁一起幽居北京。年愈古稀的汤若望虽被释放,但健康已不可挽回。出狱两月后,即1666年8 月,来华四十多年的汤若望在痛苦中辞世。因所赐墓地已被没收,教士们将其草草葬在它处。
1669年,康熙皇帝智擒鳌拜,亲执政权。当年冬季,即为逝世三年多的汤若望平反昭雪,归还墓地,还赐银五百多两为汤若望举办了隆重的葬礼。葬礼上,特派官员宣读了康熙的亲书祭文:汤若望“鞠躬尽瘁”,“恤死报勤”,朕悲其长逝,“特加恩恤,遣官致祭”,“尔如有知,尚克歆享”。南怀仁、利类思、安文思等传教士跪拜聆听,感激涕零。不久,康熙皇帝又和祖母太皇太后携朝中大臣,亲临墓地,按照中国礼俗悼祭汤若望。朝中人士和传教士都认为,中国皇帝的这一举动,几乎是令人难以置信的。
起先别判处凌迟处死,后来由于地震,被赦免,但不久后因病辞世。
是病死的
顺治元年(1644),清军进入北京,明亡。汤若望以其天文历法方面的学识和技能受到清廷的保护,受命继续修正历法。他用西法修订的历书被清廷定名《时宪历》,颁行天下。同年十一月,命掌钦天监事。次年,他以《崇祯历书》为基础纂成《西洋新法历书》一百零三卷,进呈摄政王多尔衮,封太常寺少卿。八年顺治帝亲政后,先后授太仆寺卿、太常寺卿、通政使并赐号“通玄教师”(康熙帝时为避讳,改“通微教师”)。汤若望经常出入宫廷,对朝政得失多所建言,先后上奏章三百余封。顺治帝临终议立嗣皇,曾征求汤若望意见。康熙三年(1664),杨光先在辅政大臣鳌拜等支持下,控告汤若望等传教士借修历为名,内外勾连,谋为不轨。汤若望被捕入狱,次年拟凌迟处死。不久京师地震,汤若望免死羁狱,旋获孝庄太皇太后特旨释放。
康熙五年七月十五(1666年8月15日),病死于寓所。
1664年(康熙三年),杨光先等诬陷汤若望“谋叛”,清政府一度判处汤若望等人的死刑,礼部、兵部还提议将居住澳门的葡萄牙人驱逐回国。清政府没有采纳,但命令葡人—并迁往内地。土著葡萄牙人准备迁移,来自欧洲的葡人则坚决反对,拒绝服从这—命令。广东官府便派出舰队,包围澳门,准备动用武力。葡萄牙人只得花费2万金币,买通广东大吏,请他们代向清政府求情。刚刚亲政的康熙正准备起用西方传教士修订历书,又考虑到葡人居澳门数百年的实情,遂于1668年(康熙七年)发布旨令,赦免汤若望死罪,允许葡人继续留居澳门。
1661年,顺治皇帝病逝,年仅24岁。八岁的康熙皇帝登基,大权旁落。辅政大臣鳌拜等力主恢复祖制,反对西洋学说。大臣杨光先趁机告恶状,言汤若望等传教士有罪三条:潜谋造反;邪说惑众;历法荒谬。而且愚昧地著书说,即使西法是准确的,也“宁可使中夏无好历法,不可使中夏有西洋人”。1664年4月,年已70多岁的汤若望猝患痿,口舌结塞。同年,杨光先又上疏参劾汤若望,叩阍进所著《摘谬论》、《选择议》,斥汤若望新法实谬等等。汤若望被罢黜褫爵,与耶稣会士南怀仁(F.Verbiest)等囚禁入狱。汤若望被控以邪说惑众、潜谋造反、历法荒谬等罪名,这年9月汤若望等受审,11月再次受审。汤若望因病不能自辩,由南怀仁为之代辩。但是,议政王等无视是非,1665年按早已定下的罪名议决汤若望等凌迟处死或处斩。这年4月,京师连日地震,宫中又发生火灾,汤若望案请太皇太后(顺治母后)懿旨定夺,太皇太后谕令开释。最后康熙帝下旨,念汤若望效力多年又复衰老,敕从宽免死。于是,清王朝建立后使用了20年的新法《时宪历》被废弃不用,复用《大统历》、《回回历》旧术。
汤若望获释出狱后,与南怀仁一起幽居北京。年愈古稀的汤若望虽被释放,但健康已不可挽回。出狱两月后,即1666年8 月,来华四十多年的汤若望在痛苦中辞世。因所赐墓地已被没收,教士们将其草草葬在它处。
1669年,康熙皇帝智擒鳌拜,亲执政权。当年冬季,即为逝世三年多的汤若望平反昭雪,归还墓地,还赐银五百多两为汤若望举办了隆重的葬礼。葬礼上,特派官员宣读了康熙的亲书祭文:汤若望“鞠躬尽瘁”,“恤死报勤”,朕悲其长逝,“特加恩恤,遣官致祭”,“尔如有知,尚克歆享”。南怀仁、利类思、安文思等传教士跪拜聆听,感激涕零。不久,康熙皇帝又和祖母太皇太后携朝中大臣,亲临墓地,按照中国礼俗悼祭汤若望。朝中人士和传教士都认为,中国皇帝的这一举动,几乎是令人难以置信的。
因牵涉历法之争和朝臣派系之争被冤屈下狱而死